下午三點的時候,會議如期舉行,
相比起早上爭吵得耳紅臉赤,下午顯得就很有秩序了!
第一座位于北方的聚變核電站,是最快敲定的,有著京城特殊所在,注定這一座聚變核電站不會離京城太遠,其中聚變核電站的電有一部分必須供應京城,保障京城的供電安全,不然的話京城停電,造成的影響太大了。
東北三省倒是想爭,可是話音剛出,立馬遭到暴擊,看到批評的人,相關代表立馬就萎了,果斷地認慫,結果就是這一座聚變核電站將建于滄州核電站,當初滄州核電站投資2000億,建設六臺1000核電機組,原本建設之時,就留足了聚變核電站的用地,類型與水仙核電站差不多,建設起來可以供應京津唐和整個河北地區。
可是第二座,那就有得爭了,長三角與中西部地區代表爭得耳紅臉赤的,長三角強調自己是華夏經濟中心,是腹地,是華夏經濟發展的強有力引擎,能源掣肘著長三角的發展,比如蘇州地區,一年耗電量就接近3000億千瓦時,整個蘇省耗電量八千多億千瓦時。還有浙省,去年耗電量也接近6000億千瓦時,魔都作為華夏經濟中心、華夏金融中心、亞洲金融中心,正在奮力爭奪世界金融中心,如今一年耗電量超過2000億千瓦時,未來可能需要耗電量超過4000億千瓦時,還有皖省如今是世界半導體中心,半導體是耗電大戶,每年的耗電量超過了5000億千瓦時,未來發展下去甚至耗電量超過一萬億千瓦時。
也就是說,像水仙核電站這等規模的聚變核電站,一座都不夠,需要三座才能夠滿足長三角的要求。
而中西部的理由也很充分,畢竟航天航空產業都是用電大戶,
還有鋼鐵產業等等重工業,
哪一個不是用電大戶。再者就是哭窮,
喊委屈,以前國家先發展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就如同后娘養的,
好不容易現在辛辛苦苦積攢了一些家底,再不得到支持,
發展會更加慢,
難以出頭。
雙方那叫一個爭吵激烈,
中西部可不僅僅一個省、二個省、三個省,而是由很多個省,
這讓長三角三省一市也感受著壓力。。
結果也不知道誰提起,等到長三角建立了聚變核電站,長江三峽以后的電就可以直接用于當地,
而不需要千里迢迢輸送到長三角。
結果就是潰敗!
長三角奪得了第二座聚變核電站,
不過聚變核電站落戶哪里,
三省一市立馬進入撕逼之中,
再不復之前的團結。
結果就是,這一座聚變核電站落戶秦山核電站。
秦山核電站,
是華夏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第一座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其從1985開工,1991年建成投入運行,年發電量17億千瓦時。二期工程于1996年開工,
擴建2臺60萬千瓦發電機組,三期則是在2003年建成兩臺70萬千瓦發電機組,
2015年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工程2號機組成功并網發電。至此,秦山核電站基地現有的9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總裝機容量達到了656.4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00億千瓦時,
成為國內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最豐富、裝機最大的核電基地。
建于此處,不管是今后向魔都供電,向浙省供電,還是向蘇省供電、皖省供電,都相當的便利。
不過很顯然,就如同之前有長三角代表所言,長三角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座聚變核電站,
而是三座聚變核電站,甚至是四座聚變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