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請恕晚輩愚鈍,到現(xiàn)在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是因?yàn)槲业膱?zhí)迷不悟,我實(shí)在有愧于列祖列宗,我......”
“哎,你用不著自責(zé),是人就都會犯錯,更何況,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在錯誤的你還能看到自己的初心,已經(jīng)算是不錯了。”那老頭子說道,“我們幾個幾千年的修行,也未必見得能夠勘破其中的真諦。”
“老祖宗,原諒?fù)磔叺奶仆唬銈兙烤故?.....”我疑惑道。
那老頭子笑了笑,說道:“在禹王座下有一位大祭司名叫冉胥,主掌祭祀,但是,在華族中天下巫術(shù)的最高掌握者卻是我們幾個,稱為十二巫祖,簡單地講,我們幾個就是巫師的鼻祖。”
我吃了一驚,詫異道:“十二巫祖,那這么說來,冉胥還是你們的徒弟嘍?”
那老頭子擺了擺手,“非也非也,我們幾個鉆研巫術(shù),他冉胥才是實(shí)際使用巫術(shù)的人,我們被天下人視為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被神話,而他冉胥則是那個假托神權(quán),操縱整個世界的人。”
“老祖宗,那你們跟冉胥有過節(jié)嗎?為什么他一個人在外面?”
那老頭子賣了個關(guān)子,比了比身邊的其他幾個人,他們同樣是一身白袍,雖然看上去年齡有所差異,但是無論怎么算,在幾千歲面前,幾十年的差異根本無足輕重。我雖然也覺得納悶,這十二巫祖跟冉胥只見又有著什么樣的關(guān)系?雖然是隱約覺得這里邊還藏著故事,但是此刻十二巫祖的秘密的求知欲已經(jīng)完全占據(jù)了他的大部分心思,根本沒空去仔細(xì)想這里面還有什么名堂。
“小子,你當(dāng)我是什么人?實(shí)話告訴你吧,我就是帝江。”那老頭子一臉得意地笑道。
然而他這看似平淡的一句話,卻著實(shí)令我嚇了一跳。這帝江之名,乃是傳說中才有的名字,《山海經(jīng)》第二卷《西山經(jīng)》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注釋1)無面,是識歌舞,實(shí)惟帝江也。”
“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句芒。”帝江比了比一個頭有雙髻的巫祖,“他就是后世傳說中的木神,也被稱為春神,主管樹木的發(fā)芽生長。”
傳說中句芒乃是少昊的后代,名重,為伏羲臣。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句芒在古代極為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它的本來面目是鳥,它鳥身人面,乘兩龍,后來竟一點(diǎn)影響也沒有了。不過人們可以在祭祀儀式和年畫中見到它:它變成了春天騎牛的牧童,頭有雙髻,手執(zhí)柳鞭,亦稱芒童。
《呂氏春秋·孟春》:“其帝太白皋,其神句芒。”高誘注:“太白皋,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號,死祀于東方,為木德之帝。句芒,少白皋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為木官之神。”《禮記·月令》:“其帝大白皋,其神句芒。”鄭玄注曰:“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為木官。”朱熹注曰:“大白皋伏犧,木德之君。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木官之臣。圣神繼天立極,先有功德于民,故后王于春祀之。”
句芒打量了我一眼,說道:“你已經(jīng)獲得了世人垂涎的力量,須知這身上的力量不是憑空而來的,你必須慎重地使用它。”
我想要用力地點(diǎn)頭,表示自己很重視他的告誡,但是哪知道不管是胳膊還是腿,怎么撐也使不上勁。我不清楚自己的身體到底出現(xiàn)了什么狀況,急得全身是汗,莫名其妙的感到一陣發(fā)慌,腦中胡思亂想。
“是,是是......我......”我正焦急之間,一個耳垂很長的巫祖買上前一步,說道:“我是蓐收(注釋2),也就是所謂的秋神。我們這些人司掌這四季輪轉(zhuǎn),乾坤變換,在后世看來,我們就像是神靈,但實(shí)際上,我們也不過是幾個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