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覺得大王還應該等幾年,不應該如此大動干戈,只要等鄭國渠真正發揮作用,其他六國遲早會俯首稱臣!”呂不韋邁出一步,上前勸解道。
“陛下,臣以為遲則生變,七國各有鼎盛千秋之時,大秦如果不趁機會消滅六國,恐多生事端,留給他國喘息機會。”李斯上前一步,堅定滅六國,幫助嬴政統一天下之策。
而李斯所想,同樣是嬴政心中所念,但畢竟呂不韋身份擺在這里,嬴政在朝堂上,只說此事容后在議,暗地里卻把李斯叫到書房,商議滅六國,統一天下之策。
因為討論的是如何滅韓國,嬴政不好當面找韓非議論,等事情成為定局,到時候韓非只能被動接受。
呂不韋嘆了口氣,心中暗道:秦國的王終究已經成長,再也不是以前有任何事,都要詢問自己意見的少年。
李斯拿他當踏腳石可以容忍,但想要毀壞秦國基業不能忍受,必須想辦法除掉。
呂不韋認為嬴政激進求快,是不成熟的表現,必須按照《呂氏春秋》的原則治國,才是秦國的長久之計。
而嬴政明顯更喜歡李斯那套制度,想要快速統一天下,立下不世之功。
至于孰是孰非,都有各自想法,分歧不可避免。
王宮書房中。
“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灰塵般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李斯繼續開口勸解。
嬴政明顯意動:“依卿所見,該當如何行事?”
“大王可繼續遠交近攻之策,較好齊,楚兩個強國,滅韓國,再伺機滅齊,魏,燕。
最后等齊,楚兩國反應過來時候,已經無法改變結局,大王同時花重金去收買、賄賂、離家六國君臣,讓他們內部出現內戰。”
“分析的很好!李卿果然大才,寡人欲封你為長史,希望你日后能更好效力秦國!”嬴政覺得這個建議非常好,深得他的心意。
“多謝大王,臣愿意幫助大王,統一天下,不過呂相那邊。”李斯可是知道呂不韋權傾朝野,自己阻擋對方計劃,恐怕要惹禍上身。
“哼,要是仲父敢阻攔寡人,休怪寡人到時候無情!”嬴政雙眼帶著銳利的寒芒,嫪毐的事情還沒找呂不韋算賬,如果敢阻攔統一天下腳步,那么自己不介意掃清障礙。
一位合格的帝王,必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沒有人可以輕易左右他的思想。
“臣到是有一人推薦,可出使四國,以安四國其心,齊,楚兩國可以約定遠交近攻之策!”李斯對此事胸有成竹,一旦嬴政統一六國,那么他的功勞,肯定能放在第一位。
......
“我說韓非兄,你莫非是狗鼻子?怎么知道我在有間酒館的?”諸葛策見到白嫖怪韓非,還在慢悠悠品嘗著杜康酒,沒好氣的問道。
“這杜康酒口感醇厚,回味無窮,不比神仙釀差。”韓非自然不知諸葛策行蹤,但是肚子里面的酒蟲造反,才會過來喝兩杯酒。
“你還有心思喝酒,今日大王當面駁回呂相休養生息之策,看來用不了多久,就會揮兵伐韓,以恐六國。”
諸葛策言語中并沒有意外,因為從歷史來說,秦國攻打韓國,基本是板上釘釘無法改變,就看呂不韋是否繼續作死,為了自己內心想法,而挑戰嬴政。
“我會找合適機會諫言。”韓非心中已經想好計劃,如果最后并不能成功,那也只能聽天命。
對韓非的話,諸葛策不可置否,結合歷史有大概猜測,不過這樣也好,這位人才終于可以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