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之前強硬命令儒家去道門搗亂,目地就是要看儒家,到底是否愿意為秦國所用。
道門盛典上的伏念,雖然輸給諸葛策,但能看出來儒家明白秦國的強大,愿意暫時依附在大秦,所以嬴政會讓扶蘇來小圣賢莊進學的原因之一。
“多日未見,伏念掌門風采依舊如初,如同道門盛典時一般有氣質。”諸葛策嘴角上揚,上前拱手說道
伏念就算涵養再好,此刻心中也忍不住揍諸葛策的一頓沖動,明顯哪壺不開,提哪壺。
上次不僅他被嬴政訓斥,還被荀夫子告誡不要小看天下人,堂堂儒家掌門算是丟了臉面。
“諸葛先生同樣意氣風發,沒想到咱們再見面時,你已經從韓國左司馬,成為了秦國的衛尉大人。”
伏念自然不是好相與的,話里有話,直接點出諸葛策喜歡見風使舵,從韓國去秦國做官。
“識時務者為俊杰,韓國九公子同樣去往秦國,我不過個小小的左司馬而已,而且扶蘇公子已經入小圣賢莊,大家以后都是自己人。”諸葛策倒不是真的針對伏念,只想側面看下這位儒家掌門,心里到底是什么態度。
見他提起扶蘇公子,伏念沒有多說,畢竟來者是客,還是跟著荀夫子而來:“諸葛先生,兩位姑娘先請進,等墨家掌門到了就開始。”
荀夫子站在兩人身側旁觀,當中未發一言,不過從目光看來,顯然并不滿意。
身為儒家掌門,兩句話落入下風,做起事來循規蹈矩,沒跟著諸葛策一起開口罵兩句算是好的了。
諸葛策帶著兩位天仙般美麗的美人入席,儒家弟子紛紛側目而視,眼神和普通人沒有區別,充斥著羨慕、嫉妒。
“哼!”荀夫子對這群弟子很是不滿,簡直丟人現眼。
聽見儒家最高輩分的荀夫子冷哼聲,儒家眾弟子趕緊低頭,不敢再去看。
諸葛策跪坐在桌前,拉著焰靈姬和紫女的細嫩小手,一邊輕聲和荀夫子聊著天。
“如果小友是儒家弟子就好了,實在可惜!”荀夫子眼神中帶著期盼,語氣極為認真的說道。
“晚輩出身武侯派,注定與儒家無緣吧。”諸葛策不可能改頭換面,拋棄現在的身份。
“老夫心中也覺得不可能,因為在小友心中,根本看不上儒家啊。”荀夫子老謀深算,讓諸葛策先表態。
“還是前輩棋高一著,如果有一天晚輩僥幸取得成就,非常愿意對儒家敞開大門,尤其是荀夫子前輩。”諸葛策又何嘗不是讓荀夫子表態,儒家教書育人還是有一套,后續計劃中,少不了這種大儒。
但他絕對不會讓某一家獨大,也不會讓以后學習的人,打上單一某家的烙印。
荀夫子感覺還是小看了諸葛策,從剛才對方與伏念對話中,同樣引誘自己跳進來。
“老夫輕易可不收徒弟,而且儒家弟子很多,同樣可以收徒,還有授業解惑。”
諸葛策搖了搖頭說道:“我想要把讀書變成常態,并非是單純的去某一家學習知識,而是幾家合在一起,傳授孩子們知識。”
未來某一天,學習不再是世家子弟為大多數,天下間寒門崛起,中原的百姓都有基礎知識,那炎黃子孫在無敵手,后續的帝王,也無需再考慮世家鉗制問題。
未來都是年輕人,只要不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盛世指日可待。
“你的眼光很長遠,老夫自嘆不如。”荀夫子收徒比較苛刻,沒有想過要桃李滿天下,而且讓孩子學習百家之長,是從未出現過的情況。
因為在他們眼光看來,學習只要單一家所長,已然足夠。
“這都是武侯派的前輩們提出來的設想,晚輩也是拾人牙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省去很多力氣。”諸葛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