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策隨著孩子們滿場奔跑,彷佛失去的童年,在此時又回到了身上,比賽結果對他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也能參與其中,雖然是以裁判的身份加入。
孩子們歡聲笑語最能打動人,年輕富有活力的青春在球場之上揮灑汗水。
中場休息時,諸葛策主動讓其他老師替換下來,他回到高臺上去觀看。
“這項運動不錯,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讓這群學生懂得配合,戰術運用也暗含兵家之道,真不知道大王是如何想出來的。”荀夫子一邊看著球賽,一邊夸獎道。
荀夫子這一生之中,都很少去夸贊別人,包括韓非和李斯這兩位弟子,而來到漢國的這段時間,每次見面都要發至內心的夸獎諸葛策幾句,沒有任何熘須拍馬的成分在里面。
“思維固定是漢國進步的最大敵人,我打個比方,一班的孩子學東西比較快,孩子也乖,但是每次老師問他們一些發散思維的問題時,他們都全體沉默,就算給出例子,引導他們往自己身上思考,他們也回答不上來。
而二班孩子相對起來,上課就沒有那么“乖”了,而且學東西也相對慢一點,但是每次老師問他們發散思維的問題時,他們總是有好多想說的,根本剎不住車。
這兩個班的孩子的思維是有明顯區別的,二班的孩子明顯更有創造力、思維更開闊,這不禁會讓人思考,老師是強行灌輸知識重要,還是教給他們思維能力重要呢?母庸置疑,肯定是思維能力。”
諸葛策不相信這群孩子全都是學習的材料,但不是學習材料,說不準在其他方面非常有天賦,比如機關術,或者行醫,又或者養殖,種地,有可能等足球聯賽推廣起來,踢足球一樣能養家湖口,
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在朝堂發光發熱。
前提是老師不能只讓學生無腦的學習知識。
荀夫子身為儒家圣賢,對于儒家的教學深有體會,慕名進入儒家的弟子每年都有許多,但真正能在各國朝堂發揮的人,按照比例來講,確實少之又少,剩下的大部分弟子只會死讀書,碌碌無為之后,整日流連風花雪月,或者寫幾篇文章,發泄命運何其不公,滿身才華無處使。
點擊下載最好用的追書p,好多讀者用這個來朗讀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