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羨慕老師現在的生活,上次伏念掌門過來,師父不愿意跟著回去。”韓非開口道。
話正說著,馬車已經到了壽春學院門口。
李斯下了馬車,看見一群男孩子們在雪地上來回搶皮球,有些不解的問道:“不知這是何名堂,難道是鍛煉軍事方面的人才?”
“哈哈,師弟想象力真的豐富,不過是大王發明體育運動,孩子們下課會趁空隙鍛煉身體。”韓非嘲笑李斯像個土鱉,什么都不懂。
面對嘲笑,李斯當然明白是韓非是故意為之。
“原來是強身健體的運動而已,還不如用時間多研究課堂所學的文化。”李斯對體育運動嗤之以鼻,他認為既然孩子們不去軍隊中,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玩耍上。
韓非見李斯不懂下課時間含義,也不懂課余休息的重要性,便不再繼續多言,免得這位師弟把壽春學院的模式學了去。
荀夫子在校長專用的房間接待了兩位弟子:“一晃幾年過去,你們兩人都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老夫深感欣慰,不過希望你們能秉承法家的思想,以法治國,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不要做那破壞者。”
這句話提醒兩人,不要做律法之上的人,如果那樣所謂的法不就成為了笑話,尤其是李斯,對權利的欲望十分強烈,很容易破壞建立的法。
韓非和李斯低頭行禮,表示受教。
“當然儒家的禮義廉恥,道德約束也不能丟下,齊頭并進才是好事。”荀夫子總體上對兩位弟子很滿意,自從接受要學習百家之長之后,荀夫子抽空會研究其他學派的知識,加以致用。
李斯倒是愣在原地,當初荀夫子極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強調依法治國,“以刑去刑”,不重視道德的作用,他們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么道德的標準可言,所以要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去做。
比如戰爭,如果立下戰功就給予很高的賞賜,包括官職,以此來激勵士兵與將領奮勇作戰,現在怎么又覺得儒家的道德可用?前后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教育內容方面,商鞅反對儒家以“禮、樂、詩、書”教育學生,反對向學生灌輸“仁”、“義”、“禮”、“智”等道德準則。他認為“儒學”不過是一些“高言偽議”,不切實際的“浮學”。
現在荀夫子要并合融會,有些不符合法家理念。
點擊下載最好用的追書p,好多讀者用這個來朗讀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