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之武侯傳人第六百九十一章 奇襲函谷關
丹水下游區域。
龍嘯天帶著兵馬前行!
韓信嘴角微揚,笑而不語。
這一條計策,正是韓信所獻,以羊退隱藏真正的目的,趁勢正面進入丹水以南,目標商于之地。
春秋末年秦國幫助楚國復國之后,楚國將這里送給秦國。重新強大起來的楚國人,不甘心商于之地被秦國控制,楚懷王對這里也是垂涎三尺,這一點后來被張儀所利用。
秦國對于楚國的威脅,也做了充足的準備,在這里修筑了武關要塞,防止楚國來奪取故地。到了秦惠文王晚期,秦國國力非常強大,秦國考慮的不應該只是防御楚國,而是以攻為守,進入楚國的南陽。
楚國對應修筑南陽長城,號稱方城,不僅防御西部的秦國,也防御北部的韓國。
該地有崤山阻隔,導致聯絡相當困難,現在典慶直插腹地,只要大軍能夠成功匯合,秦軍便只能按照漢軍步伐走。
崤山的南向又有驪山和華山王層二山,形成與藍田縣,還有相鄰郡縣交往的障礙。
至于其西南,又有伏牛山阻隔,南征來亦不暢通,而北部因有秦領,所以地區的交通也十分困難
此郡地勢高峻,險峰陡立,猶如堡壘一般,俯臨河北和河南,境內山地嵯峨,絕壑深阻,更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域系統。
這函谷關戰略地位重要,自戰國之時,便成為諸國爭奪的地位,韓魏秦三國都曾在此激烈的用兵,爭奪此郡。
若論險峻程度,上黨在并州諸郡之中,可謂首屈一指。
正是因此,蒙驁雖據有此關,卻并未在此駐扎有重兵,因為他相信,龍嘯天絕不會選這么條難啃的骨頭來做為主攻的方向。
龍嘯天卻偏要給蒙驁一個驚喜,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和典慶前后配合,強取這看似不可攻克之地。
若是能出其不意的拿下上函谷關,便可繞過南邊諸關隘,直側藍田,屬于迂回包圍武關。
那個時候。蒙驁的后方失守,看他還能撐到幾時。
兵貴于神速,龍嘯天大軍正面強攻之后,羊退于丹水下游,迅速的折返北上進入河內郡境內,率八萬步軍輕裝前進,急襲盧城附近。
剩下由孫權帶領五萬,在武關附近與其周旋,繼續麻痹蒙驁。
盧城雖自成體系,但卻并非與外界完全沒有聯系,自古以來,便是憑著諸條山脈中的狹窄孔道,與外界聯系
此徑盧邑的城都,地處黃河岸邊、泰山西麓的長清縣。
此番龍嘯天突襲路程,所要走的便是先攻打長清縣。
山澗雖不過百里,但其最闊處,不足四步,盤旋蜿蜒,形如羊腸,對于普通的士卒來說,自然是極為難走。
不過,龍嘯天此行所帶的主力,卻多為步兵精銳。
這些士卒最善山地作戰,羊腸小道對于他們來說,雖算不上如履平地,但也算不得艱難。
龍且率最精銳漢中籍山地步卒充當先鋒,沿途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為后緒的大軍鋪開一條順暢的道路。
正如龍嘯天所預想的那樣,蒙驁對龍嘯天的真實意圖,毫無防備,他的突襲大軍一路所向披靡。
他認為典慶不過是仗著士兵少,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得手,接下來配合龍嘯天強攻武關。
從河北上,秦國各城駐軍極少,且守軍全無防備,面對著神兵天降一般的漢軍,不是望風而潰,就是開城投降。
漢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大軍兵鋒進入到腹地,向著函谷關而去。
蒙恬身為蒙家新生代力量,上次在武遂表現十分亮眼,嬴政開始重用起來。
秦漢之爭正式交鋒,諸將們都在苦戰,卻唯有蒙恬所守的函谷關,安享一份難得的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