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亮趁機東進;西面的庾亮正隔岸觀火,巴不得王導戰敗,趁機一舉將王導一擼到底。
歷陽郡成了棄地,紀睦、虞洪和司馬珂,也成了棄子。也成了王導和庾亮兩大世家勢力之間斗爭的犧牲品。
只是江南的王導等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此刻歷陽城內的司馬珂等人,并沒有即將糧盡援絕的悲壯,而是在積極備戰,準備一舉破敵。
按照司馬珂的標準,城內軍士在五千根青竹里精選了三千根青竹。每根青竹粗細適中,統一截成兩丈五,約六米,在前端套上槍頭,并予以綁定,尾部綁上鐵塊以保持平衡。
司馬珂制作的便是長達六米的簡易長矛,尾部綁了條狀重物,握住后部兩米以內的位置便可保持平衡,前頭還有近四米的距離用來擊刺敵軍。
明代有“槍頭不過四兩”的說法,不過用的卻是司馬珂叮囑俞弼特制的大槍頭,這種大槍頭是仿照紀效新書所述的透甲槍頭,整個槍頭長64厘米,刃長42厘米,透甲能力極強,重量也達到了八兩。
經過浸泡再熏干之后的青竹不但極其堅韌,不易彎折開裂,而且分量極輕,近六米的主桿只有一斤二兩重,加槍頭重約兩斤,又在尾部綁了差不多兩斤的石塊或鐵塊以維持杠桿平衡,一桿超長竹矛共重四斤,對于戰兵來說,算不得太重。而且長矛兵并不需要舞來舞去,只需要向前擊刺即可,這個重量正好適合。
最重要的是,這種戰矛的成本最低,可以批量制作,成本不及馬槊的百分之一。
歷陽城南的空地上,一隊隊正手持長竹矛在列隊訓練,以適應這種新兵器,并保持有序的隊列。
沒錯,司馬珂便是要仿照馬其頓方陣,將城中守軍訓練陣法嚴明、隊列整齊的步兵方陣。
初始的訓練是以五十人為一組,每組配備一名喊號者。
號子便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左右左”,“左”邁左腿,“右”邁右腿。十人一排,一共五排,步卒們踏著號子的節奏緩慢而有序地前進。
除了步卒,兩只騎兵也在沈勁和周琦的率領之下,手執長竹矛,催著胯下的戰馬,按照號子的節奏,緩步向前推進。
司馬珂、紀睦和虞洪端坐在馬背上,立在訓練場邊,望著那些手執長矛的將士訓練。
“左、右、左!”
“左、右、左!”
“左、右、左!”
在他們的面前,一組甲士,全部身著筩袖鎧,頭戴兜鍪,正邁著整齊的步伐,嚴格按著喊號者的口令,緩慢而有序的前行。第一排的甲士手中的長矛平握在手里,矛尖直指前方,第二排的長矛則架在第一排的甲士肩膀上,第三排的長矛則架在第二排甲士的肩膀上,以此類推,整個隊列,如同一只巨大的刺猬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除了兜鍪和戰甲保護之外,每個甲士還配備了一面短盾,雙手持矛的甲士是沒辦法騰出手來再持盾了,所以短盾全部用繩索系住,掛在頸部,擋在胸前。
殺!
隨著號令者一聲令下,前排的甲士立即半蹲下來,身子前傾,借勢齊齊將手中的長竹矛奮力擊刺而出,氣勢如虹。
司馬珂望著那一片如同森林一般的長矛,在日光的照耀之下閃爍出一片肅殺的光芒,忍不住點了點頭。
具有嚴格陣法的馬其頓方陣能輕易地打敗數量上占優勢但較混亂的敵人,但是趙軍的隊列,尤其是前面的羯人的隊列,雖然算不得陣列嚴明,但是經過這么多年戰爭的洗禮,也絕對算不上混亂。
不過,要想擾亂羯趙的軍陣隊列,他也成竹在胸,早就考慮好應對之策。
他緩緩的抬起頭來,望向紀睦和虞洪,問道:“兩位明將軍,以為如何?”
紀睦沉穩的點了點頭,表示贊許,沒有說話。
虞洪卻忍不住贊嘆道:“如此奇陣,聞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