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為秘書監對于王導并未有任何變化和損失。
光祿勛何充在羽林騎和羽林郎的組建之中,功不可沒,顯示了對小皇帝的忠心,故此重用,晉升為三公之一,自然是高興。何充一向性格忠直果敢,既是王導的外甥,又是庾亮的友堵,加上司馬衍和司馬珂的支持,自是也無人反對。
司空郗鑒,拜為太尉,而且加了都督中外軍事,也屬于高升。郗鑒成了名義上的全國最高軍事長官,但是一來其久居京口,實際上還是以京口之兵為重;二來手握重兵的庾亮、司馬珂和王導,都不會真正受其節制,只是個虛職而已。然而郗鑒年事已高,退位前得個偌大的虛職,也算是不錯。
所以表面上來看,雖然王導及其心腹俱無變化,真正的變化在于新設了虎賁營和天策軍,而紀睦所率長水營、虞洪所率步兵營,原本屬于中立第三方,此刻也納入了司馬衍和司馬珂心腹陣營序列。
如此算來,司馬衍和司馬珂,內有羽林郎和虎賁營,外有長水營、步兵營、羽林騎和天策軍,合并步騎兵一萬五千人左右,完全可以和王導分庭抗禮。
而且從此刻起,司馬衍便不再是連自己的安全都保障不了的傀儡天子了,如今他手握重兵,又居天子之高位,開始要真正的正君威、強皇權了。
…………
虎賁營的主責是護衛天子安全,故以防御為主。
司馬珂將虎賁營分為三個兵種,刀盾兵、長槊兵、樸刀兵。八百虎賁分為四隊,每隊兩百人,配五十名刀盾兵,一百名長槊兵,五十名樸刀兵。
刀盾兵重點在防御,必須身材粗壯者,腰配短刀,手執一人高的長牌大盾。大鐵盾以樟木為盾身,外面貼上鐵皮,然后再蒙上牛皮,每個大盾大概重五十余斤,底部和頂部都是三角形。
步槊兵手執一丈八的步槊(約四米),槊頭長六十厘米,帶破甲棱,由于步槊過長,所以盡選身材長大者為之。
剩下的則是樸刀兵,當然這些樸刀兵是雙手持刀,不像司馬珂那樣單手持刀。
一旦發生意外,刀盾兵立盾在地面于身前防御,拔腰刀刺近身之敵;長槊兵手執自盾牌頂部尖頭之間的縫隙刺出,利用長度優勢刺殺逼近來的敵軍;而樸刀兵雙手執刀,守衛兩翼和后方。
按照司馬珂的規劃,四隊虎賁,一隊白班,一隊夜班,其余兩隊在華林園練習力量、技藝和隊列,四隊輪換,不得懈怠。
如果說羽林郎是防御天子的最后一道防線,那么一旦宮廷生變,虎賁營便是護衛天子的主要力量,至少要拖到援軍的到來。
畢竟王室六軍,還掌控在王導和趙胤手中……
司馬珂不擔心王導叛亂,這種事情王導是做不出來的,但是卻擔心趙胤等人。
賈寧、匡術和路永都是流民帥出身,原本都是蘇峻的部將,也都是流氓氣息過濃的,而趙胤也與其沆瀣一氣,平時喝兵血、賭錢、玩女人、騷擾和劫掠百姓甚至士人,無惡不作。而王導雖然素無叛亂之心,卻一向縱容趙胤等人,以致昔日趙胤等人的惡名傳到陶侃的耳朵里,陶侃差點要舉兵廢黜了王導,如今陶侃已去世,趙胤等人更是無法無天。
因此,司馬珂就算掌控了一萬多兵馬,守衛皇宮的王室六軍依舊是他和司馬衍的一塊心病。
只是這事急不來,畢竟司馬珂入京才不到五個月,想要一下子把趙胤端了是不可能的,只能先安排一只勁卒,增強天子身邊的護衛力量。
司馬珂將這個重任交給了沈勁,歷史上的沈勁以戰死殉國為榮,自然不用擔心其忠誠度,而且沈勁原本就是一名悍將,又經過一次戰爭洗禮,足以擔當重任。
…………
請大家再跟讀兩天,作者也不再天天啰嗦了,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