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司馬珂手頭事情太多,起身告辭。
司馬衍對謝安笑道:“謝卿給朕送送皇叔罷。”
謝安應諾,也站起身來,跟在司馬珂的背后,兩人出了太極西堂,便并肩而行。
司馬珂笑問道:“入仕數日,感覺如何?”
謝安苦笑道:“殿中監一職,所管之事太繁瑣,愚弟沒有心思去細管,就算不管亦各有職掌,不會生亂,索性樂得逍遙自在,幸得陛下喜讀書,便做個侍讀。”
司馬珂哈哈一笑:“能為天子侍讀,何其榮幸,加官進爵,指日可待也。”
兩人一路說笑著,眼看前面便到了端門,謝安停住了腳步,見四處無人,低聲道:“賢兄木秀于林,小心郗太尉與庾征西聯手摧之……”
司馬珂神色一愣,一抬頭又見到左民尚書諸葛恢進了端門,便點了點頭,與謝安道別而出。
…………
京口,太尉府。
京口,即當今鎮江,在南京東部,又稱北府。
京口為建康門戶,北臨大江、南據峻嶺,形勢險要,控制京口便能扼守三吳之地,為兵家所重。
自永嘉南渡以來,大批的幽、冀、青、徐、并、兗的南下流民聚集于此,當時東晉丞相王導設立喬州、郡來管理流民,京口就為僑置徐州和僑置東海郡之治所。
當時能到達京口的流民多為青壯,且與北方胡人多有血仇,在京口又難有土地安置,故一直是北伐呼聲最高的地區。因東晉的北中郎將府、安北將軍府、平北將軍府等都設在京口,這也是京口稱為“北府”的由來。
而在郗鑒的經營之下,京口更加成為了東晉的第一軍事重鎮。
郗鑒是東漢末年的御史大夫郗慮的玄孫,從小孤貧,但仍然博覽經籍,即使耕作時仍不斷吟詠文章,以儒雅著名。當時兗州以郗鑒為方伯,阮放為宏伯,胡毋輔之為達伯,卞壺為裁伯,蔡謨為朗伯,阮孚為誕伯,劉綏為委伯,羊曼為濌伯,八人并稱“兗州八伯”。
郗鑒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早年,他統領流民軍轉戰于胡人肆虐的中原。王敦叛亂時,他力挽狂瀾,拯救了瀕臨危亡的東晉王朝。蘇峻之亂時,郗鑒堅守廣陵,之后渡江與勤王義軍會合,旋即回屯京口,修筑大業、曲阿和庱亭三壘,以抵御叛軍進攻,后又派部下追斬逃竄的叛軍首領蘇逸等,收降殘部一萬余人。
蘇峻之亂后,郗鑒以功升任司空,加侍中,封為南昌縣公,駐屯京口,并加都督揚州之晉陵郡、吳郡諸軍事,曾率兵將石勒十八騎之一的劉征擊退。
高平郗氏本是二流士族,經過郗鑒的經營,終成為東晉首屈一指的一等世家,其家族權勢,也貫穿整個東晉時代。
郗鑒坐鎮京口十余載,培養出大晉東線最彪悍的一支流民軍武裝力量。往后很多年,這支流民軍一直承擔著拱衛朝廷、平衡西線藩鎮勢力的重要任務。
以京口北地流民為主要兵員的北府軍,雖時有裁撤但屢撤屢立一直是東晉最強力的軍事單位。可以說誰掌握北府兵,誰就有改朝換代之力,淝水之戰擊敗前秦的主力便是北府兵,而后來的南朝第一帝劉裕也是北府兵出身。
至此,京口不單單只是因地理位置而成為重鎮,更是因其聚眾、兵員、軍事傳統等成為東晉武力支柱,郗鑒也成為東晉政壇舉足輕重的力量。
郗鑒與王導兩人都互相尊敬有加,且與王導結成最強聯盟,并且曾親往王家府上,親自選定王羲之為東床快婿。
王導當初重用趙胤、賈寧、匡術和路永等人,而這幾人又飛揚跋扈,不守法紀,甚至連天子都不放在眼里,重兵在握的陶侃和庾亮都先后要因此廢黜王導,但是最終因郗鑒堅決支持王導,只得作罷。
郗鑒與王導聯盟,雖說為了家族利益,卻也阻止了朝中主要士族的劇烈斗爭,讓經歷了兩次大動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