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擊天下江左風(fēng)流第171章如入無人之境天地蒼茫,朝陽如火,清晨的原野上被朝霞涂上一層暮暉,入眼盡是鮮紅的一片。
姑孰境內(nèi),古道。
車輪轆轆、馬蹄聲聲,漫天的塵土之中一隊人馬沿著古道蜿蜒而行,旌旗如云,戈戟如林,前不見頭,后不見尾,如同一條黑龍一般。
密密麻麻的旌旗之中,一桿大纛顯得格外惹眼。大纛之下,十?dāng)?shù)名將領(lǐng)簇?fù)碇抉R珂緩緩而行。
西極馬背上的司馬珂,頭戴武弁大冠,身披防矢甲,手持一丈三尺的大戟,得勝鉤上掛著樸刀,再配上他那修長而矯健的身軀,顯得英氣勃勃。
這是司馬珂人生第一次獨立掛帥出征的歷程,也是自東晉以來,宗室第一次掛帥出征……
從建康到姑孰城不過一百五十多里,司馬珂并不著急行軍,一天只走三十里地,而且由于天氣漸熱,他每天都是五更拔寨起營,午時前便埋鍋造飯,全軍休整。
他需要保持士兵的體力,以確保戰(zhàn)時處于最佳狀態(tài),所以這一路走了四天,今天又走了一個時辰,離姑孰城只有三十多里地了。
前頭,他派出了二十四路塘騎,每里一塘,每塘五人。每名塘騎持五色旗槍,遭遇敵人則搖紅旗、發(fā)現(xiàn)敵人搖黃旗、敵人眾多搖青旗、人少搖白旗、地形問題搖黑旗。早上,大營內(nèi)吹響第一聲號角,各營拔營起寨之后并不出發(fā),而是先派塘騎出去偵查。
除此之外,塘騎獲得情報只對主將傳遞,要是有塘騎回營匯報探查信息,不管是要緊還是不要緊的事情,都不許沿途官兵攔截盤問,只需要直接前往中軍報告主將,之后主將再召集各部軍官探討。如果有人敢在中途攔截塘騎盤問情報,即以軍法處理。
一名塘騎,飛馬奔來,越過重重的護衛(wèi),直奔到大纛之下,然而翻身下馬,高聲稟報道:“啟稟左將軍,前方二十里處,有一處地形正符合將軍之要求,可供扎營,距姑孰城約十二里地,特此來報。”
司馬珂拿出一卷揚州地形圖,仔細(xì)看了看,當(dāng)即傳令道:“就在彼處扎營,各路塘騎,繼續(xù)向前偵探,若遇敵騎,則迅速退回,不得相爭。”
終于,大軍來到了塘騎打探到的地形,緩緩的停了下來。
司馬珂四處探望了一下,只見此處地形寬闊且相對平整,可供萬余人扎營;在兩里多外的地方,又有一條河流,可供取水;但是前方又逐漸變窄,最窄處只有三百多米寬,兩邊都是山丘樹木。
此處叫野狼灘,據(jù)說到了夜晚,會有野狼出現(xiàn),發(fā)出令人毛骨悚人的嚎叫聲。
司馬珂看了此處前方的地形之后,不禁哈哈大笑:“此處真是天賜之地,此乃天助我要滅庾懌。”
眾將雖然不明白就里,但是見司馬珂如此信心滿滿,也紛紛露出會心的笑意,心中信心大增。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主將,并不是紙上談兵之輩,而是以少擊多戰(zhàn)勝過胡虜?shù)暮蘸丈駥ⅰ<热凰抉R珂如此信心百倍,他們自然也放下心來。
隨著號角聲響起,號旗層層傳動,一萬多大軍開始扎營立寨,井然有序。
過了一個多時辰,上千的營帳星羅棋布的平鋪了開來,一直延伸到了遠(yuǎn)處的河邊,四周又立了柵欄和鹿角,挖了壕溝,立了牙旗。
隨后四處炊煙裊裊,逐漸傳來食物的香味,原本靜寂的原野,突然變得熱鬧起來。
司馬珂帶著眾將在新扎的大營里四處巡查了一番,便轉(zhuǎn)身對周琦道:“我欲去查看庾懌之營寨,你率一百羽林騎,隨我同往。”
周琦急聲應(yīng)諾,當(dāng)即點領(lǐng)了一百羽林精騎。眾羽林騎各自全副武裝,背負(fù)三枝投槍,挎一石五斗強弓,帶三十枝破甲箭,得勝鉤上掛著元瑾破敵刀,跟著司馬珂,滾滾往北而去,直奔姑孰城叛軍大營。
…………
姑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