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擊天下
公元337年秋,司馬珂令益州刺史周撫率一萬兵馬,入梁州,進攻漢中,以吸引李壽的注意力。
果然不出司馬珂所料,此時的李壽,剛剛篡位,屁股還沒坐穩,廣漢太守李乾和仆射任顏便造反,李壽正顧著平叛,聽得周撫進攻漢中,不禁大驚,急忙派胞弟李奕率五千兵馬前往漢中鎮守,以防周撫大軍。
就在李壽正為內部叛亂和漢中之戰而焦頭爛額之際,司馬珂的西征大軍也悄無聲息的自京口沿江逆流而上。
這次司馬珂所帶的兵馬,只帶了桓溫的北府神策軍和天策軍中的三百藤甲兵,到了白帝城之后,便棄斗艦大船,只用艨艟和普通貨船載兵和糧草等。
歷史上奇襲成漢的是桓溫,雖然此次北伐比歷史上提前了十年,桓溫自己腦海里的想法還沒構成,但是帶著他說不定就會在關鍵時刻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是司馬珂再悄無聲息,一萬三千多大軍逆流而上,經過三峽的時候,勢必要請大量的纖夫協助拉船,而且通過三峽的耗時也極長,不可能不驚動巴郡江州城的敵軍。
巴郡的治所江州城,即后世的重慶。
三國時為了防范吳國自東部穿三峽進犯益州,“建興四年春,都護李嚴自永安還江州”“更大城,周回十六里,欲穿城后山,自長江通水入巴江,使城為洲,造蒼龍、白虎門。
也就是李嚴在后來的渝中半島另外建立了一座南府城,與原來的北府城隔著一道巴江,使得江州成為雙府城。新建的南府城,依江而建,不但易守難攻,而且還能隨時扼守三峽的上流長江部分,阻止晉軍逆流而上。
根據司馬珂的情報,江州南府城兩千守軍,北府城一千守軍,合計三千兵馬,若是占據上流防守,司馬珂這一萬多兵馬想要自三峽逆流而上,是難上加難。
按照司馬珂的計劃,只能派一只精兵,奇襲江州,活捉或斬首巴郡太守黃植,才能確保桓溫的一萬多北府神策軍安然的渡過三峽。
但是這只精兵數量自是不能太多,一旦兵力多了,同樣會驚動巴郡的成軍。所以司馬珂選擇了藤甲軍這只三百人的精兵。藤甲不但輕便而且刀槍不入,落水還能當救生衣,最適合沿江而上突襲江州。
………………
江州城,汶江之上船舶來來往往,更多的是與巴江互通往來,稀少有從三峽逆流而上的船只。
一行船隊約十余艘貨船,緩緩的自汶江下流逆流而來,掛著巴郡嚴家的商旗,一路暢通無阻,直往南府城和北府城中間的巴江而來。
巴郡嚴家,在嚴顏之前,便已是巴郡之地的大族,在嚴顏之后,更是在蜀地名望大增,也成了巴郡第一望族。甚至在嚴顏死去之后到宋朝之時,巴蜀地區先后出現了三座嚴顏墳墓:一在忠州,一在巴州,一在蓬州,可見嚴顏在巴郡之地的聲望。所以掛著嚴家的商旗的貨船,可以在巴郡一帶的水面上暢通無阻,無人盤查過問。
當那十余艘堅固而裝飾華美的貨船到了南北府城中間的嘉陵江,靠近南府城東門附近的碼頭時,其他貨船也識趣的紛紛避讓,讓嚴家的貨船優先靠岸。
十余艘緩緩的依次靠近岸邊,船上的船夫熟練的拋錨,然后解下纜繩,系上岸邊的鐵樁。又將船梯搭到岸邊,以便下船。
岸上的人們,不遠不近的圍著,好奇的望著這只豪華的船隊,不知這嚴家又帶來什么貴重的貨物。
靠前的一艘最大的貨船的船艙之中,鉆出一名十七八歲的少年郎君,籠冠青衫,腰懸一把長刀,手中輕輕的搖著羽扇,一副意氣風發而又悠閑的模樣,登上了甲板,然后輕輕的踩著那船梯,翩然上了岸。
眾人抬頭望去,不禁一個個眼中都露出了驚詫的神色。
這少年郎君實在太俊了!
哪怕是這些碼頭客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