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聲充斥了整個竹林,陳元化被籠罩在一層禪音結界之中,隨著聲音的傳播,陳元化內心產生了一道禪意,如果他心藏歹意,就會下意識地對抗這道禪音,然后被滲透入體內的震勁反噬。
陳元化表面上不動神色,暗地里卻不斷變換道心,讓自己不斷適應這從內心產生的佛門禪意,避免兩者產生沖突。
還好禪宗本就是糅合了大半中土道門精華才產生的宗派,其修行的禪定之法同道門清靜道心同源,或者說就是換了個皮而已。
畢竟禪宗自稱傳佛心印,講究覺悟,初祖菩提達摩就經常讓弟子自行領悟。作為二祖的慧可在拜師之前已經四十歲了,之前是一位精通老莊易學的儒生。
慧可在修行之時融入了大量中土道門的東西,他的弟子三祖僧璨之前也是一個通讀儒、道的讀書人,經過這兩位的努力,禪宗初步漢化完成。
最后的成果就是除了禪這個詞和天竺有關之外,其余的完全都是中土的形狀了。
這就是陳元化選擇禪宗最根本原因,作為一個道士,有心算無心之下,想混進一個佛皮道骨的宗派還不簡單?
幸好陳元化在樓觀道學到了道門正宗的道心,幸好真傳道早期就從道門脫離,和現在道門修行版本有差異,不然換了另一個道門派系的傳人走一遭,第一下就已經露餡了。
隨著陳元化的不斷調整,終于將自家的道心調整到于清寂的禪心相近的層次,對于渾身充斥的禪念再無半點阻礙。
他的心靈開始變得博大,空靈無物,超然平淡,無分別心、取舍心、愛憎心、得失心。
整個人陷入一種奇妙的狀態之中,慢慢雙目緊閉,心神沉浸在內心深處,卻又在竹林之中行走自如,猶如常人。
進入禪心佛境之后,鐘聲不再對陳元化進行檢測,而是開始利用震動來為他鍛煉體魄,禪意也不再試探他內心的深處,而是開始帶動陳元化的心神運轉,將他的心靈里一些平日里沒有察覺到的破綻進行彌補。
又走了十數步,鐘聲開始發生了改變,相對于之前,現在的鐘聲充滿一種清圣之氣,既顯得神圣,又有一種超然的意味。
這便是陳元化通過了考驗后的獎勵,竹林之中的禪宗大師在利用以心印心之法,傳授他禪宗的精要。
直到陳元化深入竹林,來到幾間竹舍面前之后,鐘聲才停下來。陳元化在竹舍前站立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大略消化了心中所得再睜開雙眼,眼中閃過一道白金的光芒。
這短短數百步時間,那位禪宗的大師就為他奠定了一個堅實的禪修基礎。雖然還未見人,但陳元化在心中已有了幾分好感。
順著竹舍敞開的大門,陳元化看見屋內盤坐著兩名老僧,一位獨臂,面容蒼老,另一位年齡看上去要小很多,約莫五六十歲的樣子,像個小老頭。
兩位老者顯得有些疲憊,額頭隱隱有些汗漬。陳元化可以想象這兩位老者為自己敲了這么多下消耗了多少心力和體力。
陳元化心中了然,獨臂的那位老僧想必就是禪宗二祖,慧可大師,邊上那位小老頭模樣的應該是禪宗三祖僧璨,也就是這次他準備拜師的對象。
調整了一下心態,陳元化徑直走到盤坐在地上的兩位老僧面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目光純真,真心實意地向著僧璨叩道:“弟子拜見老師,愿老師慈悲,乞與解脫法門。”
僧璨溫和一笑說:“誰縛汝?”
陳元化想了想,回答:“無人縛。”
僧璨點點頭,繼續說:“何更求解脫乎。”
聽了僧璨的回答,陳元化裝模作樣的想了一下,然后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心中一陣僥幸,還真是和道信拜師時說的一模一樣,要是換一個說法,自己不一定能對的上老和尚的電波。
卻不知對面盤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