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無比熟悉的眼前一黑,等何深睜開眼睛的時候,他便再一次進入了肖邦的記憶。
只不過,這一次的記憶,和之前的記憶,擁有很大的差別。
嗚……
無比悠長的旋律從何深的耳邊響起,記憶中的肖邦立刻轉身,看著那位民間藝人,不知不覺大腦放空,思考著那名民間藝人的音樂。
很快,肖邦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了許多的音符,記錄下自己的靈感后,便重新收回口袋里。
大街上的音樂此起彼伏,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相互之間交流著他們的想法。
各地的文化都在蓬勃發展,肖邦所處的波蘭華沙也同樣不例外,在記錄下無數的靈感后,肖邦快速回到了自己的房間里,倚靠在窗邊,一邊看著窗外的繁華,一邊思考著樂曲的整體構造。
這是一首協奏曲,它的規格要比其他所有的作品規格,都要更加龐大,更加宏偉,更加難以寫作。
肖邦手下所寫出來的音符,不僅僅是鋼琴的聲部,更有其他樂器的聲部,無數的聲部集合在一起,共同演繹這一首協奏曲。
何深驚喜地發現,所有肖邦他所想要的音響效果,都在他的腦海中浮現。
這是來自于創作者本身的想法,他想要展現的一切,以及為什么想要展現這一切。
窗外的陽光消失的很快,肖邦抬頭發現太陽已經接近落下,再繼續依靠太陽光寫作,眼睛或許會受不了,便搖了搖頭,走到書桌邊,點起一根燭火,繼續寫作。
時間流逝的飛快,何深面前肖邦的手稿也在不停的變厚,第一樂章以及第二樂章的寫作沒有任何一絲絲遲鈍,就如同流水一般從肖邦的手中寫下。
肖邦每一次寫作時候的思考,都給了何深全新的想法,讓他越來越能體會肖邦寫作時候的那一股快樂。
自己國家正在繁榮昌盛,一切都變得那么的美好。
可惜,如果只是普通的歌頌,必然走不長遠。
太陽不斷的升起落下,何深突然發現肖邦他寫不出來了。
不管是出門散心,還是和其他人的討論,他都再也沒有辦法寫出最后的第三樂章。
“我好像,寫不出最后的第三樂章了?每次寫這首樂曲,就會使我禁不住陷入象從前對鋼琴一竅不通的時候那樣恐慌,我深覺得這是非常特殊的演奏。因此,我擔心我也許會完成不了它?!?
肖邦給無數的有人寄出自己的信件,敘述著自己內心的遲疑與恐懼,他開始害怕寫作,不再愿意去將這部作品完成。
很快,他放棄了強行逼著自己完成這最后的第三樂章,他坐在窗戶前,看著日生日落,在無數的交際場上舞蹈,就好像忘記自己的這一首作品一般。
但是……何深卻知道,他并沒有。
在肖邦周圍每一次音樂的跳動,都會撥動他的神經,刺激到他的靈魂,讓他想起自己還沒有完成的那第三樂章。
“或許……應該是這樣?”
肖邦離開了舞場,走到了自己的家中,坐回燭光閃爍的桌子前,將身邊的筆浸潤,然后緩緩回憶著自己最近這幾個月的生活,手中的音符慢慢流淌而出。
舞蹈,柔性,鼓點,碰撞。
如萬花筒一般的色彩在肖邦的腦海中相互碰撞,逐漸變得越來越絢麗,他手中書寫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力量,正在這樂句中緩緩匯聚,不斷積攢,最終,在最后的一顆,達到了巔峰!
ff,更強,一個不再限制情感的強,如火山一般迸發而出!
肖邦來到了音樂廳,找到了樂隊的負責人,將自己的樂譜遞給他們,然后坐上鋼琴。
看著手下的黑白鍵盤,肖邦給了指揮一個眼神示意后,雙手開始演奏。
無比飽滿的情緒開始蘊蕩,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