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以來,華夏的音樂文化得到蓬勃發展,這得益于國家的全面快速發展和經濟繁榮。
然而,在許多曲風的百舸爭流中,搖滾作為工業時代具有叛逆精神的、金屬性濃重的音樂,在華夏的文化生態中一直處于比較尷尬的小眾圈子內。
即便經歷了幾十年的努力發展,但是業內能夠讓人們認可的搖滾樂隊和人物,依舊寥寥無幾,如今還在樂壇活躍的人就更是屈指可數了,唯一扛棋的也就只有搖滾天王章海。
其實這些年,也有不少形形色色的樂隊登場,但搖滾卻始終沒有搖出更多的動靜,從90年代后期便陷入低迷,直到去年,三葉草嘗試推出新搖滾歌曲《superstar》,一時間不僅在全國大火,還在搖滾界引起了不小的動蕩,但這種新類型的搖滾并不適合所有人,既往的搖滾人依然沉積在頹廢、孤獨、無病呻吟的怪圈里難以自拔。
其中章海也屬于此類。
今晚在京城電臺播出的《黃金音樂榜》,聽眾基數并不多,新世代自媒體和多媒體發展的如火如荼,電臺廣播的受眾也在不斷減少,但偏遠地區的農民依然還是非常喜歡這樣的信息獲取方式。
雖然鄉村的人口在不斷減少,使得許多地方非常空曠,但許多村子里的大喇叭也是每天按時開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這種空曠。
而這些人每天聽廣播也已經成為了一種難以改變的習慣。
其次是少年兒童,畢竟上網、玩手機、看電視,是受到家長和學校限制的,因此,很多學校都辦有校園廣播站。
再次,則是有車一族。
許多司機朋友,也是廣播的忠實聽眾。
這些人坐在車上聽聽音樂,聽聽新聞,特別是收聽交通、文藝廣播等,都是常態。
因為有了電臺廣播,所以許多司機開車不再寂寞,并且還能得到針對性很強的實用信息。
簡單來說,電臺廣播雖然日益沒落,但其聽眾依然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
所以即便如今網絡發達,人人一部手機,但電臺廣播形式依然長久留存。
而根據統計,許多電臺廣播的人均創收率,是遠遠高于當地的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報紙和電影放映的人均創收率。
廣播可能是最后一個衰亡的傳統媒體,在衰亡的過程中,轉衰為興,也是大有可能的。
比如此刻的司機李飛,此刻就在收聽《黃金音樂榜》。
特別是在在得知吳盛即將跳槽到韓森工作室后,他對于韓森工作室的動態就異常的關注。
在聽說韓森工作室旗下的歌手章海將在《黃金音樂榜》打榜時,李飛就對今日的廣播節目異常的關注。
特別是這還是章海跳槽后發布第一首新作品,對包括李飛在內的很多人來說,就更是意義非凡了。
此時他對后座的吳盛笑道:「阿盛,這章海在十多年前就很有名氣了,他對搖滾的堅持很多前輩都有目共睹,這是好事,但他敗就敗在太死板,一直鉆研搖滾,不肯多面發展,搖滾已經沒落如斯,再堅持有什么意義……」
「這一次簽到韓森那里,如果還是繼續撞了南墻不回頭,繼續玩搖滾,大概率還是會撲街的……」
車廂里,吳盛也在聚精會神的等待著章海的新作發布,不過他是在等待手機里瀚海音樂平臺上的新歌發布,畢竟章海是第一位跳到韓森工作室的歌手,其發展對于很多人來首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此時聽到章海《黃金音樂榜》的電臺廣播消息,以及司機李飛的話,便是笑著說道:「圈內很多人都在關注章海,不管他唱什么,今晚一切都會見分曉,如果能一飛中天,以后韓森工作室便不會再缺好歌手。」
「如果沒有一飛沖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