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賈政跟著太監進宮謝恩,乾隆皇帝倒也高興,讓他跪在蒲團上,跟他說了一個來小時的話,這也是這個朝代的特色,如果皇帝沒叫你起來,你只能跪在地上答話,誰讓這是皇權至上的巔峰皇朝呢?
一個多小時后,乾隆才讓賈政起身,又給他加了官,封他做從二品的禮部侍郎,把區區從五品的工部員外郎的賈政樂得合不攏嘴,連連磕頭叩謝天恩。乾隆這才讓起身,又讓他帶著闔府上下有誥命的女眷去皇后那邊謝恩,這才讓他回去了。
賈府一天之內接連不斷的大喜讓這個已經在走下坡路的家族提前過上了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生活。寧國府和榮國府上下張燈結彩,大肆采購各種食材,幾個清客都在忙著寫請柬,準備大宴日王八公的親朋好友,兩府呈現出一副空前繁榮的局面。
賈珍身為族長,更是及時修書一封去了金陵賈家,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而賈政那邊也是如此,兩家都修書幾封去了江南甄家、揚州林如海、平安州節度使等世交那,算是互通有無,薛天則是萬事不管,只是專心致志地在登仙閣里“煉丹”,皇宮里跟他一起來伺候的小太監負責燒柴和其他雜活,看他把那么多金砂鉛汞水銀往丹爐里扔都是膛目結舌,覺得這樣子怎么可能煉得出丹藥來?
薛天盤膝而坐,看著是在念經,實際上是在通過乾隆皇帝觀察情況。他可是記得這個世界旱澇不斷,到處都爆發過農民起義。后來嘉慶當皇帝的時候還爆發了著名的天理教事件。
宮里的乾隆皇帝正在批閱奏折,薛天注意到山東、河北、陜西、甘肅等一些地區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旱災,這些總督、巡撫都在向朝廷伸手要錢,要糧,乾隆都酌情予以撥付,交給內閣處置,然后河北又有一份奏折,有幾個地方爆發了澇災,而且靠近京城的一些地方特別嚴重,莊稼都被河水沖走,他特別注意到這些地方,因為賈家的好幾個莊子和祭田都在這個地界。
“難怪原著里烏進孝一直在強調天災導致減產的事情了。這個時期確實是小冰河時代,賈府只靠田租的話早晚都是寅吃卯糧,入不敷出。貴族之間的來往耗費的錢財可不是小數目。”薛天對這些事情沒什么興趣,也就一筆帶過,不去看他了。
“起復那些犯事的官員的奏折。居然是禮部尚書連孝真提出來的。我算是明白賈雨村這個好運的家伙怎么那么快就官復原職了。”
乾隆正準備批復,薛天就控制了他,讓他對這份奏折留中不發了。
往下看去,又發現了一份好玩的東西。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請求入宮覲見皇帝,交換國書,商談貿易之事。
“這里到底是紅樓,還是什么鬼?英國……那些人信奉的上帝難道也是真實存在的?”薛天突然覺得有些頭痛起來,周邊一些藩國朝貢也就算了,如今突然來了個英國,這個紅樓世界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復雜。
“不管了,這人現在正在廣州,還是派個人去和他接觸下,讓他到我這里來吧。”薛天讓乾隆對這份奏折也留中不發了。
現在的廣州知府真t是個糊涂蛋,竟然連朝廷禁地也隨意領人去看,薛天心里很不爽,算了,先忍忍,看看有沒有懂事的人來找我再說。
“你們倆就在這里添柴,晚飯時輪流值班,我有事先出去一下。”薛天對著這兩個小太監說道。他們一個叫小五子,一個叫小六子,年齡不大,都在十六七歲之間。
兩人打千下跪道:“嗻。”
薛天走出煉丹房,賈貴立馬跟上,身后還有兩個年輕力壯的小廝跟著,幾人徑直出了寧國府,坐上轎子,往琉璃廠去了。
到了琉璃廠,薛天就落了轎,隨意地在街上走走看看。沿途見了不少架籠溜鳥的八旗子弟,各個衣著華貴,穿金戴銀,仗著老祖宗的功勞,躺平著安享這太平盛世。
“倒是和賈府那些不成器的東西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