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在的大明來說,在朱英的眼中,主要的就是‘動’起來。
這個動,并非單純指人口的流動,更多的是關于百姓們有著更多的選擇方向。
社會的人口組成,其中有八成屬于農戶。
那么一個農戶,他大概是怎樣的精神面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沉重的生活,壓彎了腰。
勤勞什么的,沒得說,因為懶惰的人,是真的會活生生餓死。
家里的存糧,要精打細算,畢竟一家子,可不是后世眼中的三口人,隨便都是六七口起步,甚至是十來口。
而一大家子人,就靠著那幾畝薄田過日子。
什么未來的希望,太遙遠了,能夠每天都吃上一頓飽飯,就是最大的追求。
這可不是少數人的想法,而是涵蓋了幾個大明疆域內,八成百姓。
京師近邊的某個小村里。
“阿爹!阿爹!”
一個十幾歲的小伙,興致沖沖的朝著自家地里跑去。
老頭抬頭,罵道:“你個龜兒子,大清早就去村頭看啥子熱鬧,存心要累死我這個老家伙嗎。”
小伙停下,喘了幾口大氣:“爹,村里頭出了告示,要在咱們這邊招工,不僅每天管兩頓飯,一個月還能有六十文呢。”
老頭眉頭皺起:“莫不是騙人的吧,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不僅管飯,還給六十文?”
“這些家伙,是哪來的拐子吧。”
見自家老爹有些不信,小伙連忙解釋:“是官老爺來貼的告示誒,就在村頭,說要辦甚么水泥廠,我也不知道這是啥。”
“有人讀了告示,我就在一旁聽著,聽了好幾遍,確定是管飯,工錢每月六十文。”
“只要有把力氣的,都可以去。”
老頭聽說是官老爺說的,不由道:“還真有這等好事?”
小伙子急了:“爹,咱們的種下那些說能產很多糧食的種子,不也是官爺他們免費發的嗎,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機會,錯過了可就沒了。”
老頭聽完有些猶豫。
現在家里有七口人,大兒子是唯一可以幫忙的勞動力,若是這般出去了,活全抗自己身上了。
小兒子才八歲多,雖也能下地干活,但力氣不夠。
猶豫了半晌,看了看大兒子眼里的渴望,老頭牙一咬:“行,你便先去干,若是騙人的,那就趕緊回來。”
小伙眉開眼笑:“好嘞,爹只管放心,到時候發了工錢,全都拿回家里來。”
隨著工廠的開房,許多勞動力開始涌入進來。
有了最低標準的保障制度,進入工廠之后,幾乎可以給家人帶來的生活待遇,帶來極大的改善。
不難猜測,隨著農戶勞動力的涌入,糧食的價格也會上漲。
這些都屬于可控范圍之內。
在這個時候,就會發現一個事情,那就是許多人的精神面貌,在短短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死氣沉沉,壓抑的生活,看不到未來。
現在的變化,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變化,哪怕是農田里耕作的百姓,似乎每一鋤頭揮下去,都更加有勁了。
這還是只是鄉村間,城池里的變化,幾乎是每過幾日就截然不同。
隨著邸報的傳播,給京師造成轟動消息的事情,也就隨著一起不斷在全國上演。
以驚人的速度,朝著十三個省份進行傳播。
不僅僅是在大明國內,哪怕是國外,那些朝貢的小國,甚至是草原部族,都開始看邸報的消息。
邸報在當今年代,不算什么新鮮貨,可普及開來后,幾乎就是信息唯一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