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嫩清朗的聲音在屋中回蕩,張靜清的雙眼微微發(fā)亮,稍有的幾分動搖,便似高山滾落的碎小石塊:“道德。”
“道德。”
張靜清目光期許,已然有些明悟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生于道,流于萬物,溯本歸源,得精氣神三寶合一,衍化陰陽之理,陰陽和合,歸為一也。”
張靜清目中射出神芒,灰須抖動:“好徒兒,妙徒兒!”
李無眠,微微含笑。
天師大笑三聲,聲震龍虎,驚起一山茫然。
他卻渾然不顧,只覺此生從未有一刻,如此具足,原來,所說的女人,并非是女人。
女子,代以陰,然陰者,又豈是僅有女子,只怪他關心則亂,曲了高意。
“請師父賜法。”
“為師也未想到,你竟悟至于此。”
笑容稍收,難掩悅色;金光咒法,娓娓道來。
李無眠凝立,若有所思。
張靜清含笑注視,四師兄弟,皆為美玉,無眠與晉中,襁褓中來;之維與懷義,半路出家。
年紀晉中最小,少無眠二載,尚且童蒙,之維懷義,差之不多。
四人同得金光,得炁乃理所當然之事,入門也無需月余。
其中無眠懷義,入此金光之法,怕是不過光陰。
炁存于身,外懾邪魔,內懾心魔,于修道之事,大有裨益。
片刻,略微驚愕,寸許金光浮于體表,純粹明亮,得炁與入門,不過是半柱香的功夫罷了。
張靜清恢復常色,如此天資與悟性,古今罕有。
金光散去,李無眠面上并無歡悅之色,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不值得驚訝,也無需驚喜。
張靜清見此,卻是感懷頗多,有這樣一位弟子,既無比放心,又極其憂心。
“感覺如何?”
李無眠微微一笑,張靜清道:“務必戒驕戒躁,金光咒往后,可難著呢,虛懷若谷,方可功成。”
“何難之有?”
張靜清道:“才剛剛踏入異人界,就目中無人,這還得了。”
“弟子只是實話實說。”
炁是生命能量的顯化,因生而生,隨死而亡,大多數人都對炁無知無覺,只有少部分人能生出感應、并運用。
這些能得炁,運用炁的人,便稱之為異人,分為天生與后天。
李無眠來到這個世界,得炁不過一念之間,只是上丹田中存有功法,令他往別處牽掛。
而金光咒,或許對別人很難,但他一眼就看到路的盡頭,即便不去刻意修煉,圓滿之境也用不了多少年。
張靜清失笑:“讓他人聽見,非得痛斥你狂妄無知不可。”
“哪來的他人,師父,望好生安歇。”
張靜清卻道:“慢著,本該等你再大一些,拿去。”
一物入手,耳聽玄音:“夫雷霆者,天地樞機。故雷乃天之號令,其權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屬雷可總攝。”
“心、肝、脾、肺、腎五臟,內蘊五行先天之炁,融為一者,可入龍虎山不傳之秘——五雷正法。”
“五雷正法唯天師可學,天師可修,你手中這本,名陽五雷,又號絳宮雷,心火純陽之炁領金肺少陽之炁率先發(fā)生,陽雷清澈靈動而端莊光明,大開大闔剛猛無儔,你知道分寸,為師也要囑咐一句:量力而行。”
李無眠不禁默然,龍虎山傳承千年,法門不少,但其中雷法一門,地位是最為特殊的。
正如張靜清所說,五雷正法唯天師可修,那這陽五雷之法,不僅是一本強大的修煉法,也相當于天師候選證明。
靈智開時,張靜清是給過他一個張姓的名字,但他不想忘卻過望,執(zhí)意改正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