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龍虎山大師兄第248章 張懷義
這世上,有一類特殊的人,生來就異于常人,凡人驚愕于他們的天賦,將他們稱作天才。
劉懷義,就是這樣一個天才。
他也常常為此沾沾自喜,同齡人還在玩泥巴的時候,四歲的他思維敏捷,已然熟讀四書五經(jīng),通曉綱常倫理。
展露出來的資質,街坊鄰里無不為之慨嘆,有文化的先生都說,更勝古之曹沖。
“是劉少爺,十里八鄉(xiāng)聞名的神童,以后不知道要變成怎樣的龍鳳呢!”
旁人艷羨的言語,讓劉懷義頗為自得,他很享受眾星捧月的感覺。
一個普通的秋日,篤信佛門的母親,帶他來到鎮(zhèn)上的寺院禮佛,劉懷義閑不住,跑到寺廟后院閑逛。
僧侶都投來善意的目光,劉少爺他們自然是認識,劉夫人是鎮(zhèn)上的大戶,常有大筆的布施。
一顆蒼勁的松樹下,寺廟內的方丈在樹下安坐,眼目緊閉,眉關緊鎖。
劉懷義好奇的看著他:“方丈大師在干什么?”
方丈聞聲睜眼,有些不喜,待看到來人,和顏悅色道:“原來是劉公子,老衲在練炁。”
“練炁?修仙嗎!”劉懷義又驚又喜,他生性早慧,除了正經(jīng)書文,亂七八糟的也沒少看,頓時心猿意馬。
方丈望著這遠近聞名的神童,諱莫如深道:“修仙過于空幻,練炁確有此事,炁為生命之精,得之異于常人。”
‘異于常人’聽到這四個字,劉懷義頓時心如貓爪,他從小到大,無論父母長輩,還是鄰里親疏,對他說過最多的字眼,便是異于常人,如今有這種好事,登時生出不能放過的心思。
劉懷義好奇道:“那么方丈大師得炁了嗎?”
“哪里有那么簡單。”方丈搖頭失笑,仿佛看著一個信口雌黃的孩子,天下常人何其之多,異人何其之少。
得炁之艱難,對于沒有資質的人來說,尤若跨越天塹。
劉懷義緊接著問道:“要怎么得炁?”
方丈大師娓娓道來:“這成為異人的第一步,先是要感應到炁,俗稱‘炁感’,好比從茫茫沙漠中尋到一扇門扉。有了炁感之后,經(jīng)年累月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在丹田中匯聚一縷后天之炁,如此,便算是邁過了門檻。”
劉懷義又問:“那么方丈大師現(xiàn)在有炁感了?”
方丈搖頭道:“說來慚愧,數(shù)十年如一日,仍是沒有尋到那扇門扉。”
劉懷義道:“有這么難?方丈您告訴我,我來試試。”
方丈莞爾,端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考慮到他是劉老爺?shù)膬鹤樱昙o雖小,道理卻懂得多,于是沒有推辭。
劉懷義得了幾句感應之法,旋即盤膝而坐,不出一時三刻起身,方丈安慰道:“并非人人都有成為異人的資質,不然的話,這世上早就是異人主導,劉公子的成就在于其他方面,不必執(zhí)著于練炁二字。”
劉懷義莫名其妙:“方丈您說什么?我感應到了呀。”
“什么?”方丈一百個不相信,甚至以為是小孩子的謊言,直到他出手檢查,兼之劉懷義訴說炁感。
方丈百感交集,以一種匪夷所思的目光注視著他:“劉公子不愧是天縱之才。”
“懷義~”傳來婦人的呼聲。
“我娘叫我了,方丈再見。”劉懷義仿佛完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揮揮手告別了方丈。
方丈于樹下嘆息,這位劉公子,一無名師指點,二來感應之法碰巧得來,多有殘缺。
如此種種不利條件下,仍是輕易有了炁感,成為異人不過時間問題。
‘凡人和天才的差距如云泥。’方丈唏噓不盡。
晚飯的時候,劉懷義將白日的事情一說,他母親目露憂慮。
“兒啊,不要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