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
“如此之才,朕讓他做了青雀旳先生。而且青雀剛剛拜師于他。時間一長,青雀……”
李世民高興之余后,又憂心忡忡道。
相比較其他帝王,他對“兄友弟恭”這方面還是比較敏感的。玄武門之變后,他一直竭力避免出現(xiàn)禍起蕭墻。
而避免禍起蕭墻,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力扶持太子一黨。讓太子對其余子嗣,有足夠碾壓的優(yōu)勢。幸好,太子李承乾也不出他所望,“性聰慧”、“特敏慧”、“任孝純深”、“豐姿俊嶷”。
這也是為何李泰想要拜師褚遂良學(xué)習(xí)書法,卻被他婉拒的原因。他給李泰找了一個善書法的小官,還特此將這小官拔擢為了八品的左拾遺。
但現(xiàn)在……,這小官可是不簡單,單憑此奏疏,就能看出一二才干。雖不至于現(xiàn)在能比得上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但只要磨煉十余載,絕對有資格、有實力和宰輔媲美。
嘗鼎一臠,便可知其味。
“青雀尚且年幼,承乾和青雀亦是敬愛,妾身知陛下之心,想要防微杜漸,但既然事已成實,何不相信青雀和承乾。”
長孫皇后勸道。
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再是明事理,可此次李泰拜師受挫,她已經(jīng)心疼李泰這個兒子不少了。若是還繼續(xù)對李泰這個兒子嚴(yán)防死守,她這個作母后的,也于心不忍。
李世民心中盡管憂患,但念在自己尚且年輕、精力十足,而兩個兒子還年少,所以這個念頭從腦海中掠過之后,也就沒再提。
……
上奏之后,第三日。
朝會。
李世民當(dāng)朝嘉獎了數(shù)個奏折寫的不錯的官員,其中就有白貴。并且李世民再給白貴派了一個職官,暫為周至縣縣丞,施展奏折所行之策。
盡管白貴在奏折中提到的方法,都有條有理。
但作為皇帝, 不能輕信于人。一旦中樞下了政令, 影響的不是一地, 而是一州,甚至全國,萬不敢大意。
讓白貴暫為縣丞, 就是看方法是否可行。
可否推行到整個關(guān)中各州各縣!
周至縣臨近長安城,在后世就是長安所轄的兩縣之一。距離長安并不遠(yuǎn), 二十多里的路程, 不到一個時辰就能趕到。
縣丞, 僅次于縣令之下,并不是常設(shè)官職。
白貴敢上奏, 自然不是只會虛言,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他得知洞庭龍女的消息后, 一個月內(nèi)已經(jīng)摸索了出來。
三日后, 帝巡駕于周至, 觀禾, 大喜而歸。
于是,在次日, 經(jīng)過政事堂眾位宰相的一致同意,中書省擬旨,門下省審核, 尚書省執(zhí)行。政令下發(fā)關(guān)中及周圍郡縣,皆行白貴之法。
此次關(guān)中旱災(zāi), 亦波及到了與之相鄰的涼州。
涼州的官府公布告示,武威城青山觀的鄭道士也得知了此事。
“想不到, 想不到……”
鄭道士看著邸報,搖了搖頭, 心中極為驚訝。
這個徒弟給他的驚喜著實不少。
邸報上,白貴的姓名赫然在列。就是此次上奏的官員,被官府通告全國,揚(yáng)名天下。
“貧道本以為,他修道之后,開了慧識,能考中科舉已是萬幸。但沒想到, 他的能耐不僅于此……”
鄭道士喃喃自語。
要是他事先知道白貴有這本事。說什么也不會讓白貴去勾引洞庭龍女。因為白貴和洞庭龍女成就好事后,白貴有了洞庭龍宮作為憑依,哪怕是他,亦不敢小覷。白貴這個好徒弟, 相當(dāng)于他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