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叫馬三來吃飯,飯桌上,陸恒對他說:“你既然選擇先去香江,那我給你個建議。”
馬三忙打起精神傾聽。
陸恒道:“香江臨近廣州,那邊的大致境況,除了風俗不同,其復(fù)雜之處,與上海相差仿佛。也是新舊交替、內(nèi)外沖突極鮮明之處。”
他道:“你不妨先在上海混一陣子,到處看看,體驗體驗。如此心里有個準備,等到了香江,不至于手足無措。”
頓了頓,又道:“而且找后路,不只是字面的意思。日后東北形式嚴峻,宮家一旦南遷,需要一個營生以維持家業(yè)。”
說著,陸恒扣了扣桌面,道:“今日早上我去朱大哥的鐵匠鋪,請他幫我打造兵器,我心中便生出一個念頭來。”
“路過上海之時,我們?nèi)ベI馬,沒買著。又去看了自行車,因著路況的問題也沒買。我瞧著這自行車大有商機。以朱大哥的技藝,打造自行車輕而易舉,并非難事。”
“我琢磨著可以從這里下手,給宮家備一份產(chǎn)業(yè)。”陸恒沉吟著道:“自行車的骨架都好說,就是輪胎,需要橡膠。這東西南洋才有。”
“若真把這份產(chǎn)業(yè)做起來,宮家正好可以做進口橡膠的買賣。香江的地理位置、政治形勢,對外聯(lián)系極其通暢,橡膠的進口生意絕對能做。”
陸恒語氣十分肯定,馬三聽了,細細一想,心下愈是認同。
可他有顧慮,道:“如此這般,造自行車放在香江還是這兒?”
陸恒道:“自然是香江。贛西內(nèi)陸,交通不便。若在香江購入橡膠,再運到這里來,其中不但消耗甚大,沿途各路匪徒眾多,官府盤剝,實在不打刷管理。”
他道:“自行車的制造技術(shù)不難,這次我去蘇州回來之后,與朱大哥把其中技術(shù)琢磨出來,搞一個生產(chǎn)方案。再將技術(shù)分解為幾個部分,分別教給他的幾個學徒。”
“等你在上海混出了經(jīng)驗,便回來,把這幾個學徒帶去香江。以他們?yōu)榛A(chǔ),建立制造自行車的工廠。”
馬三一聽,皺眉道:“學徒能行?”
陸恒笑道:“我說行就行。到時候你一看就知道。”
馬三只好點頭:“行。”
造自行車的想法,的確是今天早上在朱大錘的鐵匠鋪里的靈光一閃。
究其原因,倒也不是為了銀子什么的。陸恒現(xiàn)在手里銀子可不在少數(shù),何況他對金錢本也沒有什么欲求。
他最初的想法,還是源自于與金銓的對話。
說咱們這么憋屈,根本原因,不是敵人太強,而是自己太弱。
陸恒想到未來那支幾千年來最偉大的軍隊,一開始的想法,是造槍。他們初期階段實在太苦了,陸恒覺得,自己有義務(wù)和責任做點什么。
造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不過這玩意兒技術(shù)含量比較高。
后來又想到醫(yī)藥上的問題,正好自己點亮了醫(yī)藥之術(shù)。這年頭,戰(zhàn)爭頻發(fā),許多戰(zhàn)士沒有死在敵人炮火之下,卻死在了傷痛之中。
像什么青霉素之類的,還沒有發(fā)明。陸恒覺著,自己完全可以先搞出來。也不為拿去賺錢,也不必拿去揚名,只作為一種底牌,等著時機來臨,將它們給最正確的人。
醫(yī)藥方面的問題,陸恒完全有把握。地煞之術(shù)是神仙術(shù),可以做到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事。
倒是造槍的買賣,不大好做。陸恒不怎么懂這個。
這次在朱大錘的鐵匠鋪,靈光閃起自行車的買賣,便覺著,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先培養(yǎng)出一批機械制造方面的人員。然后借助朱大錘的技藝,解析洋人的槍械,從中慢慢摸索槍械的造法,總有一天能造出好槍來!
這也是陸恒覺悟到獨自一人再大力氣、再厲害,只要不真是神仙,便兼顧不到一切,左右不了大勢,由此從而產(chǎn)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