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鐵罐的飯,盛了兩碗出來,不過就少了兩個小洞,還剩下不少。
吃過飯,宋秋就在老袁氏的好奇下將上次買的酒粬子拿了出來。
老袁氏一見酒粬子就明白過來,“嗐,阿秋你這是打算做醪糟啊?可怎么用這糙米飯來做了?”
宋家從前日子也有好過的時候,有好幾回過年,他們不但打了糍粑,還做了湯圓面,有湯圓面了,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做醪糟的,要不然湯圓煮出來不香啊。
可醪糟,是用糯米做的啊。
就是因為糯米貴些,他們連糙米都舍不得放開了吃得,所以做醪糟才是件富裕的事嘛。
“用糙米做也行的,奶你就瞧著吧。”宋秋道。
雖然糙米做的沒有糯米做的香,但前世小時候,她從來吃得都是自家煮過沒吃完的剩飯做的醪糟,她覺得那才是最香的。
再說了,她打算弄來賣的,用糙米,本錢小些,她也能賣便宜一點,要不然糯米做的賣貴了別人萬一不吃呢,還不都虧了。
就用糙米,這樣的。
宋秋將鐵罐子里的米飯都騰到一個干凈的大陶盆里,然后將酒粬子捏碎一顆半進去,用手將飯都抓勻,讓碎了的酒粬子充分的融合進去。
最后將米飯壓緊實,從中間用手指鉆了兩個洞,這便用木搭子將陶盆給蓋嚴實,就放到灶臺的一側去。
眼下是夏天,不像冬天冷,不用捂了什么棉絮的裹著生熱,就這樣放著,灶臺上做飯燒水的本也有熱氣在,也能發酵出來的。
最多兩天,就能好。
老袁氏還沒夏日里做過醪糟,寒冬臘月做時,那都是跟捂汗一樣的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裹嚴實了的。
見宋秋就這么往灶臺上一放,也是抽了抽嘴角,確定能做出來?
……
下晌,宋秋往劉才貴家走了一趟,見一天功夫不到,桌子板凳竟然就做出兩套來了,也是佩服他們的動作。
照這個樣子,用不了兩天,她就能開始出攤了。
回家來就拿了柴刀,和張梨花一起往山上去。
“梨花,下晌我不砍柴了,你自個砍,我往耳朵山去,砍些斑竹回去。”
張梨花一聽就道:“那我也去耳朵山唄,那外頭的林子,也有不少雜樹,我隨便摟點干樹枝也行,正好我背了背簍,摟一背那底下的枯樹葉子回去引火少也大呢!”
說著兩人上了山就往下拐往耳朵山去了。
進了耳朵山,兩人分開干活,張梨花去摟她的枯樹枝去了,宋秋就拿著柴刀在竹林里轉悠,看哪根竹子合適她砍回去做些竹杯子。
要做杯子的竹子,首先第一個,竹子不能太嫩,得稍微有點年份的,要不然,那竹筒子做出來,可不經用。
她也就供過路人喝茶水用的,太好的工藝她也不會,只要能用得就行。
走了一圈,宋秋最后挑中了兩根竹子,然后就上手取竹端處開始砍起來。
先將兩根竹子都砍倒在地,再從中腰下中間最合適的兩段來。
兩根竹子,腰出四段來,用草繩子綁著,宋秋也費了大力氣才能將它們扛起來。
下了山,宋秋直接扛著竹節往劉才貴家里去了。
他家做木工活,工具都有。
宋秋也不耽擱他們做桌子,只借了他們沒用的東西。
先用小鋸子將竹節分割出一筒一筒有底座的竹筒來,然后用小銼刀將竹筒里頭都處理光滑平整,再將竹筒底座和外面都處理光滑圓潤,最后用砂紙將整體都磨上一遍。
做有些小件家具的時候,要用小工具來處理木頭,這些東西用起來,還真是好用得很。
扛回來的四段竹節,最后做出來差不多二三十個竹杯子,宋秋估摸著也夠了,她這也不是一次性的,用過了洗干凈了還要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