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門親事說得遠,其中本來就是有向氏娘家嫂子的妹妹何氏牽的這個頭。
今兒女方上門看家,自然要何氏帶著一起來才合適的。
王家今兒來的,除了當事人王秀云,還有她爹娘,和叔伯嬸嬸并兩個堂兄弟和嫂子,加起來浩浩蕩蕩的一群人,坐了兩輛牛車來的,看著就熱鬧。
女方上門看家,不嫌人多,撐的就是熱鬧,就是要給男方看清楚的,我家人多,閨女嫁過來可不是你好欺負的,所以,得對我們家閨女好,要不然娘家人都殺上門來,你可吃不消。
這都是規矩,因此,這樣的日子里,不管女方那邊來多少人,男方家可都是不好多說什么,高高興興的要招待的。
當然,一般都是有分寸的,不至于七大姑八大姨的啥都往男方家湊著來,那人太多了,男方家置辦飯菜也淘神。
結親結的是兩姓之好,可不是打架來的,差不多的就得了。
像王家這兩對叔伯嬸嬸,兩對哥哥嫂子,正是恰好,不多不少,也能叫男方看到女方那邊的人力。
向氏摘了圍裙從灶屋抽身出來,和袁成一起跟在袁栓子老孟氏后頭,招呼著王家眾人往堂屋里去。
一溜的人進了堂屋,一下子就把堂屋坐了個滿滿當當,幸好條凳擺得夠,兩個人坐一根三個人坐一根的,擠一擠的倒也恰好。
兩個火盆燒得火紅火紅的,堂屋里暖和得緊。
老孟氏笑呵呵的熱情招呼著王家人吃果子吃瓜子。
由何氏做中,相互給兩家人各自都介紹了介紹人,這是大平誰誰誰的,那是秀云誰誰誰的,叫大家都認個臉熟。
然后就是一番擺閑,擺些家長里短,更能拉近關系的。
宋秋坐在門邊的位置,看著滿屋子的人說得熱鬧,覺得有趣得很,偷偷瞧了一眼那王家姑娘,皮膚雖黑了些,但一雙大眼睛有神得緊,看著就是個爽快人,這樣的人啊,會來事,一般都好相處。
大表哥娶這樣的表嫂,嗯,不錯不錯的。
大人們說話,像她這樣的小姑娘是插不進嘴的,沒看兩個正主當事人,都老老實實的坐著安靜聽嘛。
宋秋聽了好一會兒都是些家長里短嘮嗑的,沒說啥正事,門口坐著又透風,干脆就偷偷溜出了堂屋,往灶屋去了。
灶屋里向氏不在,兩把手就剩陳氏和向氏的嫂子,正忙活著。
人都來了,差不多也到飯點了,該是要張羅擺席開飯的了。
宋秋就口頭指揮著陳氏把水煮魚給做了出來。
袁華帶著袁二平麻溜的擺桌子板凳,人多,堂屋里全擺不下,但天冷總不能在院子里頭吃的,所以昨兒就收拾出來了東邊那間要拿來給袁大平做新房的屋子,里頭大,擺上兩桌都是正好的。
剩下一桌,自家人就擺在灶屋里,不妨事。
桌子擺排好了,袁梅梅姐妹兩個就麻溜的擺碗筷,家里沒有這么多碗筷的,都是往隔壁鄰居去借了的。
然后就是上菜。
端個菜也不會臟了衣服,宋秋麻溜的幫著從灶屋往外頭出菜去。
今兒袁家的飯菜張羅得不小氣,每桌都是大盆水煮魚,大盆蘿卜燉紅燒肉,大盆干菌燉雞,再配上幾大碗家常小菜的,把桌子擺得滿滿當當,用料又足,也沒吝嗇油,看著就是上得臺面的。
這招待客的席面,放哪家比,都是出得手的。
因此,王家人上了桌,瞧著這菜色,心里就是不住滿意的。
特別是王父王母,那日相看,只是就近看了向氏和袁大平,覺得人不錯,今兒看家,見袁家人口雖多,袁大平這輩兄弟就是三個,妯娌過日子,但看著就是和睦的。
又見袁家青磚搭土胚房的混搭,但收拾的干凈明亮,看著就是個適合過日子的好家。
再看這菜色,整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