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佛桑在佟夫人跟前請罰之后,翌日便收拾行禮去了南郊落梅觀。
仆從也沒多帶,止帶了菖蒲、春融并,兩個灑掃女侍。
百貨鋪生意正紅火,吉蓮與晚晴要顧著那邊。幽草要留在蕭府幫她眼觀六路,良媼則被她以“莊園諸務(wù)需要有人幫手”為由先一步送去了大豐園。
去往落梅觀的路程竟比大豐園還要遠,抵達之時日頭已經(jīng)高掛正中。
觀主是個上了年紀(jì)的女尼,得了消息,早早就在山門前候著。
姜佛桑下了步梯,觀主上前,以出家人禮節(jié)問候,稱得卻是少夫人——也不難理解,畢竟此觀食的是一家香火。
姜佛桑回禮:“我要在此暫住些時日,多有叨擾,還望觀主您擔(dān)待。”
“少夫人哪里話,請。”
沿著鑿修過的山道拾階而行,落梅觀就坐立在半山腰位置,遠遠望去,但見叢林掩映,若是起些云霧,還真有些像仙境。
及至到了近前,才發(fā)現(xiàn)這觀并不大,觀內(nèi)也不設(shè)香火,種了滿院花草。只不過寒冬時節(jié),多已枯敗。
觀主笑言:“鄔夫人生前愛花,這些都是五公子吩咐種下的。少夫人來得不巧,若等來年開春,屆時不光這觀內(nèi)外,漫山遍野都是花兒朵啊的,那才是美極!”
“以花獻佛,倒是雅致。”姜佛桑收回視線,看向觀主,“身為兒婦,理當(dāng)拜見阿家,煩請觀主帶路。”
“少夫人且隨貧尼來。”
觀主將她帶至居中的那間屋室,偌大的一張供桌,果然只供著鄔氏一人的牌位。
“故顯妣常山鄔氏之靈位”,落款:孝子蕭元度奉祀、孝子蕭元奚奉祀。
姜佛桑行了跪拜禮,也敬了香。環(huán)顧四周,視線最后又落在靈位上。
“阿家獨身在此,實在有些冷清。”
“蕭家宗祠亦設(shè)有鄔夫人的牌位,那里倒是熱鬧,可五公子不肯吶,他說鄔夫人生前就愛清靜,受不得烏煙瘴……咳!”觀主咳了一聲,就此打住。
姜佛桑笑笑:“那觀主可知,阿家是因何故去的?”
“這本也不是什么秘密。”觀主轉(zhuǎn)頭看向靈位。
“想來少夫人也清楚,鄔夫人并非使君原配。使君元妻是大佟氏,少年夫婦,恩愛甚篤,生了三子一女,卻因疾而亡。
“元妻之死令使君哀慟萬分,一度不肯另娶。后來進城做了縣吏,得到了棘原令的賞識。棘原令以甥女許之,便是鄔夫人了。
“鄔夫人嫁給使君后,先是誕下了五公子,等到生育六公子時遇到難產(chǎn),經(jīng)九死一生才挺過鬼門關(guān),自那以后身上就不大好……
“那幾年又逢上蠻族入侵,北地亂象橫生,使君忙著外事,十天半月不見回府一回,女君憂慮過甚,病情轉(zhuǎn)重,不久便撒手人寰。
“五公子五歲喪母,六公子尚不滿一歲,撇下兩個稚子也是可憐。多虧了大公子。”
“大公子?”姜佛桑疑問。
觀主點了點頭:“使君年輕時愛游俠,大佟氏故去后,三子一女仍跟著祖公祖親住在鄉(xiāng)下。及至使君在縣城落腳成家,鄔夫人有了身孕,便提出將二老和幾個孩子接來縣城。二老不肯離故土,幾個孩子也都哭著喊著不愿阿父娶新婦。最后還是使君的老父硬逼著長孫來了棘原,自此養(yǎng)在鄔夫人膝下,認鄔夫人為母。”
姜佛桑心道,老人家這是為長孫做打算呢。
大抵怕蕭琥有了嬌妻添了幼子,就會置鄉(xiāng)下幾個孩子于不顧。
還有嫡長子的位置……
“那長公子和鄔夫人關(guān)系如何?”
“長公子剛到鄔夫人身邊時也就七八歲,成日間繃著臉,像個小大人,總愛一個人待著,鄔夫人逗他說話他也不肯開口……不多久五公子降生,他對這個弟弟倒有些喜歡,常抱著頑。鄔夫人故去時他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