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發的確聰明,他也不說退兵,而是提議自己去攻打汜水關外的其他地方。
若是他提議退兵,那立刻就會引起伯邑考的不滿與注意。
自從伯邑考成為“西岐王”后,也是漸漸有了王者風范以及孤家寡人的王者心思——他親領大軍來到這里,雖然徒勞無功,但是絕不希望有人開口說撤軍。
尤其是姬發開口,更會讓他誤會和多想,認為姬發有可能憑借這樣的手段博名聲和存在感,進而達到某些陰暗用心。
而且,伯邑考興兵、姬發勸退兵,到時候兩者的聲望一個消退,一個增長,也會讓伯邑考意識到姬發的威脅。
所以,姬發并不說退兵,而是選擇了另一個說法。
“汜水關打不下,我們如何往東去?沒有辦法往東,又如何進兵?”西岐王伯邑考問道,“你要五千士兵,要去攻打何處?”
“啟稟大王,我準備帶著士兵們從金雞嶺往北,沿著山路攻擊北地。”姬發說道。
攻擊北地?
伯邑考微微搖頭:“這卻是不妥,北地早不是崇侯虎所有,而是太師聞仲經營之下,軍民都被他統轄。”
“這樣一個威名赫赫的老家伙,只怕比汜水關還要難打。”
姬發心道:話雖如此,北地是一片區域,只要攻擊有所戰果,便能夠提振軍心。
總勝過現在這樣,困在汜水關下,進攻不利,后退丟人。
只不過這種訣竅心得,姬發并不會如實稟報給伯邑考知道,而是認認真真地做出大義凜然的模樣。
“大王,即便是北地難打,也總要試一試。”
“否則總是在這汜水關下損兵折將,不是辦法;我愿為西岐拼搏,開辟一條新路,雖九死而不悔!”
姬發這話,令伯邑考也頗感心動。
不錯,再這么下去,的確不是辦法。
他自己心里也想著撤軍,只不過他現在又頗為猶豫——他希望有人開口,勸說他撤軍;但又感覺,任何人說撤軍,好像都是在質疑他的大王權威,自己應該堅持到底,直到取得勝利。
“也罷……二弟既然有這個心思,就去北地試試吧。”
分給姬發五千兵,讓姬發去試試。
姬發開始領兵后,懼留孫和清虛道德天尊一起出現,恭喜他得掌兵權,獨領一軍。
隨后,姬發開始率軍侵襲北地。
他也明白自己五千兵不可能攻城掠地,更不可能跟太師聞仲這種宿將兼奇人異士正面對抗,只是來回掠奪一些糧食、人口、財物后邊迅速退回。
這種卑劣、不肯堂堂正正交戰的方法,著實氣壞了太師聞仲。
他乘著墨麒麟,率領軍隊來攻擊姬發。
結果懼留孫和清虛道德天尊這兩個闡教門人出手,太師聞仲出陣斗法居然被擊敗,幸好有石磯娘娘、馬元等幾個截教朋友出手,這才沒有被當場擒下。
即便如此,姬發和聞仲也形成了對峙之勢。
一時間北地竟有些岌岌可危。
消息傳到朝歌,紂王陳萼也只好擺脫纏繞自己身上的女人,來到龍德殿議事。
首相姜子牙先說了情況:姬發率領闡教兩個練氣士,斗法擊敗了太師聞仲,北地開始有些混亂。
“聞太師有心去三山五岳邀請好友,對付姬發和兩個練氣士。”
“特意詢問大王,此事是否可行?”
紂王陳萼說道:“大可不必,我派大夫陳萼前去相助便可,其余不必再派其他人。”
“首相以為如何?”
姜子牙微笑說道:“大王的想法,正是我的想法,我也以為此事大可不必驚慌失措。”
“畢竟,那伯邑考自己稱王,在汜水關下沒有寸功;而他的兄弟姬發卻是在北地逼得聞太師求救。伯邑考只要不傻,就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