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張學友聽到這首歌,一定會后悔把《吻別》的英文版賣給你!”
阿坤笑著繼續說道。
何勁第一次聽張學友的《吻別》的時候,腦海里就浮現了這首歌。
而因為何勁的英文專輯發行合同是簽給寶麗金的。
因此,當何勁找到寶麗金,說要購買這首歌的英文改編版權以后,寶麗金并沒有刁難他,而是很爽快的便將這首歌的改編給了他。
不過,因為《吻別》畢竟是大熱歌曲。
因此這首歌的改編費用也很高。
何勁整整花費了三百六十萬,才拿下這首歌的改編權。
說實話,也是因為寶麗金與何勁正處于合作的甜蜜期,不然,想拿到這首歌的版權可不容易。
很多時候,版權這東西可不是以價錢來標注的。
特別是對于落入了寶麗金這種國際性的公司。
與國內的小唱片公司那般不注重版權不同,類似華納、寶麗金這樣的公司,版權落進他們手里以后,想讓他們吐出來,那真的比登天還難。
那還只是普通的版權,像《吻別》這種在國內已經大獲成功的歌曲的版權更不用說,它根本不是錢能衡量的。
就像華星唱片,何勁收購了這個公司,最讓他高興的不是擁有了一個有渠道的公司。
而是華星唱片那令人羨慕的版權庫。
華星唱片的版權庫都有什么歌曲呢!
說起華星的版權庫。
那就不得不說華星唱片鼎盛時期的那許多歌手了。
香港華星唱片成立于1971年,是邵逸夫旗下TVB的附屬公司,因為依靠TVB得天獨厚的資源,華星唱片曾是香港本土唱片的佼佼者,上世紀80年代一度與寶麗金分庭抗禮。
從上世紀70年代做唱片代理發行到80年代簽約張國榮、陳美玲等歌手出唱片發專輯。
到1993年末被何勁收購,中間無數華語歌壇響當當的人物飄過。
華星可謂香港歌壇巨星的“中轉站”、“夢想創造營”,無數以華星唱片為起點、為跳板的歌手最終都成長為歌壇的天王天后。
比如劉德華(1985年加入華星,1986年跳投百代)、黎明(1987年簽約華星但一直未發唱片,1990年轉投寶麗金)、郭富城(1991年在臺灣打響名氣后回香港簽約華星,1993年初加盟華納唱片)、杜德偉(1986年在華星出道,1990年簽約滾石唱片)、林憶蓮(1992年與華星簽訂合同,上個月加入滾石)。
而這些只是還活躍在樂壇,并人氣非凡的人。
在八十年代,華星的歌手就更牛了。
首先,就是張國榮,張國榮在歌壇的地位不必多說,他是當年“譚張爭霸”的核心人物之一。
香港時代標志——“三王一后”之一。
張國榮1977年出道,后加盟寶麗金(當時叫寶利多),在1982年的時候追隨恩師黎小田加盟華星,成為華星唱片第一位簽約歌手,直到他退出歌壇的前一年,也就是1987年,他才轉戰寶麗金,成為寶麗金旗下歌手。
張國榮是在華星逐漸成長為歌壇巨星的,也是在華星唱片,他的影響力逐漸看齊當時香港歌壇的“天王之王”譚詠麟。
張國榮的不少代表作就出自華星時期,比如《MONICA》、《當年情》、《風繼續吹》、《有誰共鳴》等。
目前,這些歌曲全在華星唱片的版權庫中。
而說到了張國榮,肯定就少不了同為三王一后的梅艷芳了。
谷/span如果說張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