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并沒有那種“大家都過得不好,我就心理平衡了”的想法,思考的是怎么在這一波艱難中穩住智氏,再逐漸拉開與各個家族的差距。
追書真的好用,這里下載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此處無名?”智瑤有點迷了,不是應該叫太行山嗎?
這是他先入為主,后世叫什么名字,當前不一定就叫那個名字。
當前有太行山,可是指的不是后世的太行山。
這個“壺口”是西邊進入連綿山脈的一個關卡,以前屬于中行氏,目前被智氏所掌控。
因為是關隘的因素,智氏肯定是要留下駐軍把守,有著兩個“旅”的兵力長期駐扎。而期間存在換防,并不是固定某支軍隊長久駐扎。
這一次智瑤沒有在“壺口”多做停留,接收了一批人與物資就扎進了茫茫大山之中。
他們是來探勘資源,主要是尋找礦產。
因為現在不太平的關系,好多敗亡的家族躲進山林之間,智躒為了保障智瑤的安全給了兩個“旅”的護衛,并且將程朔給指派了過來。
后世的太行山資源豐富,但是要知道一點,也就是時代的科技差距。
技術手段不行的話,幾乎沒有辦法探勘到地下資源,需要依靠一批經驗充足的人,他們用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經驗去進行探勘。
哪像是現代,衛星一掃地下有什么幾乎無所遁形。
程朔在智瑤來之前就已經帶兵掃蕩了一圈,為的就是保證智瑤進入大山的風險降低。
講一個很實在的話,即便是進入熱兵器時代,肅清大山目標都是一件無比艱難的事情,遠在春秋時期只能是依靠恐嚇和圍堵的方式解決目標,一般是首選恐嚇得讓目標自己遠逃,追殺什么的就不必了。
“此處石炭多也。”程朔知道老智家已經開始在研究怎么使用煤,還知道智瑤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在研究。
山西嘛,露天煤礦當然多,只是質量方面就有點不太好說了。
有一些優質煤礦不用經過洗煤和煉焦就能直接投入各種工業生產,大部分煤礦卻是需要經過多工序的處理。
反正智瑤還沒有找到可以直接用于冶煉的煤礦,逼得不絞盡腦汁搞東搞西,歷經的挫折不少,奇奇怪怪的知識多了一大堆。
程朔又說:“中行氏原有燒窯,我家無損而得之。”
智瑤問道:“可是木炭?”
不是木炭又是什么。
再怎么說,群山代表著樹木多,以當前的科技含量來說,山里能利用的資源也就那么點,燒木炭算是最優質的生財之道了。
現在需要木炭的行業非常多,僅僅是各個家族用來冶煉就是一個大頭,別說富貴人家冬季用來保暖的消耗了。
智瑤他們當前所處的位置就在一處木炭作坊。
燒木炭怎么燒?可不是直接明火去點燃,其實是將樹木的枝枝葉葉處理掉,再劈砍成材的模樣,墊上一層偏細的燃燒物,墊的時候一定要科學,免得過悶無法燃燒,也要避免火過旺把木材給燒成了灰燼,隨后覆蓋上一層土,點燃就是燒木炭了。
當然了,什么事情都是聽著容易做起來難。
常年無休的燒木炭,智瑤看到的就是一堆堆冒煙的土疙瘩,事前不知道是在燒木炭,還會以為是在溫肥呢。
說到溫肥,智瑤已經把最簡單的溫肥手段在智氏進行推廣,不是搞糞便溫肥,說白了就是燒各種桿,一樣是覆蓋上土進行悶燒,最后再將土散到農田里面去,能達到一種增漲地力的效果。
刀耕火種嘛,講的是以前人們簡單的點火燒掉農田上的植物,會附加上一層麥稈之類都算是高科技了。
進山是進山了,自己去爬模滾打不屬于智瑤的生活,真正辛苦的會是那些隨行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