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回到“新田”的時候是夏季中旬。
在那之前,也就是春季下旬時分,晉君午同意了趙鞅出兵的請求。
這一次晉國出動一個“軍”又三個“師”,以趙鞅為“軍將”,韓不信為“軍佐”,主要負責入侵衛國的軍事行動。
從這里也能看出晉國的政治格局有點亂了,不再是以軍團形式出征,改為臨時重整軍團,又臨時任命“將”和“佐”。
以前的話,晉國要進行國戰,一般是國君向某位擔任一個軍團主將的“卿”下達命令,看是“中軍”、“上軍”、“下軍”的哪位主將得到命令,率領哪個軍團出征。
晉國現在只有四名“卿”,還有主將的是“中軍”和“下軍”,“上軍”的主將中行寅和“下軍”的軍佐士吉射被定性為叛亂,等于“上軍”和“下軍”各自出現了重要的職位空懸。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 安卓蘋果均可。
因為智躒的提議遭到趙鞅的強烈反對,遞補卿位遭到擱置,才有了這一次晉國出兵打國戰的特立獨行,某種程度上也等于是晉國的老舊制度正在被瓦解。
過完年的智瑤已經十三歲,再過上九年便能行冠禮。
九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其實也不短,足夠做太多的事情了。
夏季炎熱并不是適合外出狩獵,智瑤偶爾會出家門跟幾個二代玩耍,時不時也會邀請二代來家里玩耍,慢慢跟幾個二代熟絡了起來。
他更多的時間是用來當老師,教導安置在院子里的一群少年。
這群少年從十六歲到二十歲,一開始學的知識都差不多,后來因為各自的興趣不同慢慢被分組。
“如是也,經以反復鍛打,過百可為鋼。”智瑤看著鐵匠不斷揮錘,眼睛里在冒著光。
旁邊站著十來名少年,他們看上去有些灰頭土臉,說明之前有親自動手試驗。
鐵匠的手臂很粗,一層汗水讓肌肉看著有莫名的魅力,他一只手正在有節奏地鍛打燒紅了的鐵片,另一只手則是拿著一根長鉗夾著鐵片進行調整。
反復鍛打能出鋼是老智家近期的新發現,第一個發現的人叫智桓,他原本是智氏一名地位很普通的族人,以輩份算是智瑤的堂哥。
的確,生鐵不斷加熱再鍛打會出鋼,以技術角度稱之為百煉鋼。這種技術原本要到西漢時期才會被發現,因為智瑤起了個頭研究冶煉的關系,衍生出了對生鐵的不斷鍛打研究,春秋晚期就被發現了。
另外一點,戰國時期就已經發明了“滲碳鋼”,西漢的“百煉鋼”其實就是在“滲碳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的鍛造工藝也就非常相似。
精髓就在于反復鍛打,不僅起著加工成型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使夾雜物減少、細化和均勻化,晶粒細化的作用,顯著地提高了鋼的質量。
雖然是將百煉鋼給“發明”出來,很現實的是這種“鋼”只是一種初步的“鋼”,比之以前的鐵優秀,但是真的沒有優秀到太夸張的程度。
智桓說道:“公孫,桓得知冶礦圈于層,鐵礦為一,煤炭為一,層層疊疊……”
講的是一種目前諸夏各國沒有發現的技術,涉及到了滲碳鋼的發現。
同時,智桓還說已經能夠讓鐵水半融化,這一點引起了智瑤的強烈關注。
之前諸夏沒有“鋼”這個字,發音什么的同時沒有,智瑤說出來之后就有了。
雖然發現了百煉鋼,可是以工時來說太久,除非是一下子增加數千上萬的人力,要不然量產什么的根本就別想。
老智家倒是有足夠的人力,可是那么大的動作需要好好地布局,國都“新田”肯定不會成為百煉鋼的生產基地。
聽著聽著智瑤完全聽懂了!
智桓說的就是“滲碳鋼”的發現,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