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發生在“濮陽”的戰爭雙方合起來損失十一萬左右的戰斗力,戰死的人卻是在兩萬左右的樣子,很大一部分成了俘虜,另一部分則是成了傷患或是殘廢。
“我家現在咬一咬牙大概還能再出動兩個‘軍’的士兵;趙氏應該還有一個‘軍’左右的士兵;魏氏絕對超過一個‘軍’又兩個‘師’;韓氏最弱,頂多再拉出兩個‘師’的兵力。”智瑤心中盤算的是經過訓練的兵源,并非是不教而征的那種。
如果是不經過訓練就拉上戰場,乃至于連奴隸都算上,各個卿位家族能拉出多少人就很不好算了。
智瑤盤算了一番,對智躒說道:“主,明歲您出征吧。”
有點意外的智躒靜待智瑤解釋。
“敵軍雖得勝,已是強弩之末。我家可出動一‘軍’南下,一役克盡全功!”智瑤說道。
智躒下意識摸了摸自己肺部所在的位置,聽明白智瑤建議的是拉出經過訓練的士兵,一時間陷入了遲疑。
“我家多年未有大戰,萬眾心中懈怠。此為禍也。”智瑤真心覺得老智家的私軍不能再繼續安逸下去,太過于艱難的時局拉出去打風險很大,擺明會贏必須帶去見見血。
只是吧?大家都是湊人數,老智家卻是拉出職業士兵組成的大軍,有點讓智躒覺得吃虧了。
智瑤語速比較慢地說道:“克‘濮陽’之功不可為中軍佐所得。主出征未有強軍隨行便是搶功,攜強軍而往乃是挽救危局,亦可使我家之士養其血性,喚醒征戰之志。”
一旦養成了尋求安逸的心理,家族遲早是要敗亡的。這一點在國家層次也是一樣。
智瑤看到智躒還在遲疑,便口氣很重地說道:“忘戰,必危也!”
智躒身軀一震,復讀機似得,道:“忘戰必危?實乃是微言大義!”
咦!
微言大義這個成語不是要到西漢才出現嗎?
智瑤說的“忘戰必危”是出自《司馬法》。
而《司馬法》的作者存在爭議,一說是姜太公(姜子牙)書寫,又有說要到戰國時代才會被司馬穰苴寫出來。
現實就是這么個情況,老智家是該低調,可是太過低調也不好,身體狀況不佳的智躒需要辛苦一趟,帶上家族的強軍完成對衛國的爆殺,免得趙鞅獲得勝利之后聲勢更大。
智躒明白了智瑤的意思,笑瞇瞇地說道:“如此祖報與君上,明歲瑤亦隨我出征。”
啊?
那就是老智家的三代都出征,等于也需要讓其余卿位家族的家主離開晉國,免得他們趁機搞東搞西。
這樣一搞,晉國在明年的動作會很大啊!
接受了智瑤提議的智躒開始進行各種準備,包括向各個封地發去征召命令,同時需要在幾個地方安排明年的防御部署。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 安卓蘋果均可。
因為鄭國對晉國展開襲擾的關系,晉國這邊跟鄭國有接壤的家族,一個個都需要安排兵力抵御鄭軍可能的入侵。
當前跟鄭國邊界線接壤最多的并不是智氏,原因是南方原先歸于范氏的封地遭到各家族的武裝控制,里面以魏氏控制的城邑數量最多。
本著誰控制哪片區域就有守土職責的關系,魏氏在跟鄭國漫長的邊界線需要安排駐軍,能夠挑出來參與入侵衛國的魏氏部隊也就顯得少了一些。
幸好智氏跟鄭國接壤的區域大多是山區,幾個要道卡住,再安排一些機動作戰的部隊,能夠利用地形有效抵御入侵。換作是平原地形的話,智氏跟鄭國的來回撕扯不知道要投入多少兵力。
去年智瑤率軍入侵了鄭國,清掃了鄭國西北部的區域。這么干之后,鄭國在那個方向需要的是恢復民生,變成了智氏的部隊時不時去襲擾一番;目前智氏跟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