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強行挽尊,智瑤派夫僚去越國真的是為了找到范蠡,西施什么的只是摟草打兔子順帶的。
另外一點,智瑤多少也是存了一些壞心思,想看看將西施帶走之后,越國的一些謀劃會不會破產,將對勾踐復興越國擊敗吳國造成什么樣的負面影響。
然而,范蠡可能是楚國派去復興越國的人才,為什么楚國自己不用則是可以有很多種的解釋。
可以是范蠡的那一套不適合楚國,也能是楚國覺得自己沒到那個份上。
當然了,范蠡到底是不是楚國派去需要存疑,也許是他看到了越國適合自己自己發展,有大決心和大毅力拋棄在楚國的一切,跑到越國去重新創業。
發生在南方的事情離智瑤很遠,他只是依稀記得吳國北上挑戰晉國期間,恰好是越國復興起來的階段,搞得吳國無法與晉國糾纏撤了回去,給晉國輕易地恢復了名義上的霸業。
說是名義上,無非就是晉國無法再對列國予取予奪,光得了名聲而沒有什么實惠。
如果真的是越國幫助晉國重新拾取霸業,超大的概率是發生在趙鞅執政期間,智瑤那么做也就屬于有目的性了。
家大于國為前提,智瑤更想要的是老智家美好,霸業由自己來恢復也是最佳。
智躒和智申喊智瑤過來不是為了取笑,比如總算懂得找女人,還是派人去萬里之外的越國尋找美女。
現在的各個諸侯國,出美女名氣最大的是衛國,再來就是越國。
衛國有那樣的名聲跟某任國君有關,他專門從各處搜羅美女教導一些伺候人的技能,再展現給其余諸侯或大臣觀看。
因為當時有資格擁有“大型樂隊”的國家不多,衛君有一支“大型樂隊”再加上一批看著養眼的歌舞團,想不出名都難啊!
因為衛君的炫耀,甚至發生了一則典故,也就是晉國的師曠去參加衛國國家級別的表演,然后發表了“有此靡靡之音,衛國必亡”的演說。
什么叫靡靡之音?以春秋時期的定義,其實就是一種聽著很輕快,能夠使人很容易嗨起來的音樂。
而當時講究的是追求雅樂,也就是一種幾乎不帶激烈節奏,聽著幾乎不帶“仄”的音樂。說白了就是音樂不存在曲折,保持一種堂皇大氣才叫高雅。
事實是什么?晉國被瓜分,其余的諸侯都亡了,戰國六雄也成了秦軍兵鋒下的灰灰,人家衛國還保留幾個城邑繼續維持體面,一直到秦末戰事頻發才最終亡國。
所以,很愛預言的師曠又說錯了一次,衛國并沒有因為音樂而亡了國家,亡國是本身實力弱小。
越國出的美女基本都是“野生”的,沒有經過精心的后天培養,完全是依靠天生麗質。
目下越國的美女還不廣為人知,要等勾踐的美人計獲得成功,諸侯聽說了才知道那么一回事,納悶夫差竟然會為了幾個美女使國家滅亡,想象越國的美女到底是美到什么程度,才使得越國出美女的名聲流傳出去。
“中行氏城邑全數歸于我,范氏之‘隨’亦歸于我。”智躒說道。
那就是老智家想要的全部拿到手了?
智躒又說道:“伊洛之地歸于魏氏、韓氏,二者如何瓜分自行而決;南境城邑盡歸于魏氏,魏氏置‘陰’于我;趙氏得我家之‘滑2’諸地……”
智瑤很認真地在聽,腦子里也開始勾畫勢力范圍線條。
原先中行氏的封地太多太大,其中不缺有很多好地方。
老智家放棄了伊洛之地,將中行氏其余的封地都拿到手,里面是跟魏氏達成了利益交換,包括支持魏氏獲得原先范氏在晉國南方的封地。
這一次幾乎沒有什么表現的韓氏得到了不少封地,比照付出和收益的話,他們比趙氏獲得了更多。
一連串的操作下來,非常明顯就是趙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