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件事情肯定是出于需要,等待哪天絕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那一刻,又有那么一位猛人站起來,舊有的習俗以及規則肯定是會得到改變。
對于現在的貴族女子來說,她們不希望自己孤零零一個人到夫家,需要有幾位姐妹一塊過去,不說聯合起來從內宅架空到掌握夫家的全部權力,僅僅是平時能有個聊天解悶的人就挺好的。
智瑤因為“魂穿”再根據所處家庭環境的關系,好像沒什么跟芬嬴聊的話題。
要是在現代?作為男性再沒有話也要找話說,免得女性待得非常不舒服,別提什么以后的可持續性發展,見一面大概就沒有再見的可能性了。
一對訂婚的夫妻,再加上幾個附贈的媵,他們的相處方式很符合當代。
過程中完全是媵在各種嘰嘰喳喳,問一些話看智瑤沒有想要回答的意思,她們會很主動地再次改換話題,反正不會造成冷場的情況。
智瑤了解了一下四個媵的名字,她們分別叫碧、茗、好(hào)、葦。
媵是陪嫁,一輩子注定就是附屬品,生了孩子也不會有做母親的權力。一名男性的妻會是所有孩子共同的母親,再區別出嫡、庶之分,情況就是這么一個情況。
智瑤還了解到,四媵之中有兩名是嫡出,她們是碧和葦,碧是梁嬰父的女兒,葦則是來自邯鄲趙,茗和好則是趙鞅的庶女。
現在有一個好的“名”是貴族的待遇之一,其余階層不管男女很難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名”,甚至還存在沒有“名”的情況,有的就是一個昵稱、外號什么的。
至于姓和氏?大把大把沒有姓、氏的人,等進入戰國階段都是這么個情況,連去秦國受到重用才變法的那一位“鞅”,他的前綴前前后后就改了幾次,在衛國獨稱“名”,出了衛國稱“衛鞅”,在秦國當官了以官職為前綴,直至獲得“商”這塊封地才被稱呼為“商鞅”。
趙氏陪嫁的媵之中有邯鄲趙的嫡女?這個真心沒有什么問題,甚至外人都會因此而對趙氏的印象改觀。原因是趙鞅的表現顯示趙氏仍然認可邯鄲趙這門親戚,后面會扶持趙午的后代。
梁氏的話?他們雖然跟邯鄲趙一樣不服從趙氏這個大宗,只是梁氏做得更為隱晦,隨著梁嬰父被襲身亡,后面趙氏肯定會加強對梁氏的管控。
整場聊天中,芬嬴是話最少的那一個,不由讓智瑩懷疑芬嬴以后能不能持家。
然而,智瑤知道自己的擔憂很多余,媵就只會是媵,再厲害也只能通過妻來實施影響力。而妻子是通過丈夫來施展權力,等于丈夫有自主意識的話,女人的話語權也就那樣。
衛國的南子就是那么個情況,她能通過衛靈公去達到很多目標;等到了衛輒成為衛國的國君,她是依靠孫子的地位去施展影響力,壓根就沒有可能走到前臺。
“瑤日后多來,芬亦可尋我。”智瑤一個眼神就讓四個媵閉嘴,再對芬嬴講了那么一句話。
現在沒有什么男女大防,貴族男女沒有婚約之前,小伙子只是不喜歡跟小姑娘湊一堆,交朋友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時間已經來到傍晚,消失了很久的趙伯魯重新出現,邀請智瑤前往吃宴。
接下來沒有芬嬴等小姑娘的發揮空間,也就是說她們不會再出現在正式的飲宴場合。
智瑤來到飲宴場地時,第一眼就看到自己父親智申的那一臉便秘表情。
其實也就是衣服穿了好幾層,要不然絕對能夠看到智申的后背一片汗跡。
作為兒子的智瑤不會嘲笑父親,更不會心生“父親真沒用”的想法。
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同樣不是每一個人跟誰都能談笑風生,有些人就是不擅長社交,對上氣場太強的人心理壓力大而已,不代表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