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往下說道:“其人名班,得之必使我家興盛。”
沒錯,智瑤派去魯國的人,他們就是為了找到魯班。
這件事情干得有些匆忙,原因是智瑤從某一些事件判斷魯班也該出世了,哪怕是綁都想將魯班綁到智氏。
另外一些事情智瑤就沒有必要告訴智申了,比如臺狐去了魯國還會跟三桓展開邦交,勸說他們召回孔子,反正最好別讓孔子到處溜達了。
智申因為自己的厭惡感不想再看到子路、子貢等人,能理解,倒是有點因為自己的好惡,忽視了子路等人對智氏能夠起到的作用。
智瑤不一樣的。
歷史上多少領導很厭惡一個人還進行重用,得到重用的人也幫助這位領導建立了豐功偉業。
魯國現階段出現的大才很不少,可是魯國已經被三桓把持,出身魯國的大才很難得到重用。
智瑤派人去尋找魯班,給的名字是公輸班。
前往魯國的臺狐還擔負著尋找其他人才的使命,反正是見一個就邀請一個,有鑒于魯國現在是三桓持國,相信想做事的魯人不會拒絕智氏的邀請?
“隨你罷。”智申秉承不干涉智瑤做任何事情的心理,決定壓下自己的惡心。
智瑤卻是不能忽視智申的感受,把自己的一些盤算講出來。
歷經了那么一件事情,智瑤也對子路等人的感官變得很差,問題是相比起個人的感官,智氏的發展更重要一些。
這么說吧,智瑤培養的那一批人還沒有真正地成長起來,少了子路等人的相助,智氏的發展可能延滯個三四年。
怎么辦呢?智瑤選擇召回子路等人,不但要讓他們為智氏的發展賣力,還會在后續讓他們給智氏賣命。
如果有其它的選項?智瑤還是會召回子路等人,不為因為其它什么別的,只想一想他們因為內心愧疚而各種鞠躬盡瘁,乃至于為了智氏的事業死而后已,心情便會舒暢很多。
上位者的用人之術,本身就包括對下位者的各種心理進行利用,不是嗎?
智申聽后心里好受了很多,說道:“此方是人主。”
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只是知道歸知道,過不了自己心里那關罷了。
“此班,乃是何等大才?”智申問道。
智瑤該怎么說呢?他只知道魯班也叫公輸班,自小便對發明各種小玩意很感興趣,隨著慢慢長大更是改良和創造各種工具,人到中年卻是走入歧途,沒事干先研究木鎖,后來專門研究會飛的機械鳥。
有一點智瑤并不知情,也就是魯班只小智瑤一歲。
時間已經走到了前489年,今年智瑤十八歲,魯班十七歲。
先秦時期的加冠分好幾個階段,春秋時期是二十二歲,秦漢時期是二十歲。
有特殊情況肯定能提前加冠,只是那么干一般會顯得很不體面。
魯班啊?諸夏在春秋時期的特殊人才,是一個牛逼到不行的人物。
他待在腐朽的魯國都能得到那種成就,要是到能全力獲得支持的智氏,又該是有多么輝煌的一生呢?
如果沒有出現意外,三個月后智瑤就能得到臺狐的匯報,到時候一定是魯班被帶回晉國。
智瑤不止派人去魯國,還派人去了吳國。
現在不是吳國將戰略重心轉向中原了嗎?代表很清楚吳國實力以及吳國有哪些威脅的孫武正在謀求退休。
吳國現在看上去很強,但是他們的強大是建立在沙碩之上,只要敗一場給弄得損失慘重,不會再有爬起來的機會了。
所以,吳國的強大很虛假,他們要是能像晉國和楚國一敗再敗還沒有傷及根基,窺視中原,乃至于想謀求霸主地位,肯定沒有問題;沒有相應的深厚底蘊,想要去謀取不該觸及的地位,成功的機率太小,風險卻是遠比想象中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