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現在依舊是公族絕對強大,其余外姓貴族在公族強盛下很難得到壯大。
田氏在齊國的發展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左右,或許是他們經營有方的關系,封地固然有限,財帛卻是顯得很足。
在田乞這一代,他原先有管理國庫的權限,當時就玩得一手很好的“大斗出小斗進”的把戲,用的卻是國有資產。
那么也就是說,田乞起初收買人心并不是花費自家的財產,用的是公庫!
什么是“大斗出小斗進”呢?每一個諸侯國,他們其實都有一套借貸制度,想借貸則必須是“士”和以上階層,黎庶根本沒有借貸的資格。
所以,田氏一開始干收買人心,收買的是貴族,并不是什么普通黎庶。這一點必須要搞清楚,可不能給弄錯了。
說到底,春秋乃至于是戰國時期,普通黎庶有著一種很純粹的任勞任怨品德。說他們沒有覺醒也好,或是無力反抗貴族也罷,根本上還是需要先弄懂當時的社會環境。
拿智氏來說,吃飽了沒事干也不會刻意去折騰治下的屬民,甚至進行了開疆拓土還要依賴黎庶去勞作,沒有優待也不會去苛待。
而在春秋戰國階段,有的是沒有進行開發的土地,同時只有貴族有那個財力和號召力帶頭開墾。
等于說,貴族是帶領黎庶在擴展生存空間,平時要吃、喝、穿、住。
秦末的陳勝吳廣為什么會出名?只因為他們是帶著黎庶進行抗爭的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那么就要問春秋和戰國沒有那樣的事情,到了秦帝國時期怎么會發生呢?其中一個原因是秦帝國革除了原六國的貴族身份,六國的黎庶沒有了直接管轄他們的貴族,變成官府直接承受所有社會負擔,并且官府不像貴族需要承擔黎庶的吃、喝、穿、住了。
不管飯,沒有了遠古繼承下來的直接從屬關系,六國的黎庶感到不習慣,社會正處在變革階段,有點尖銳的事情會被無限放大,肯定是會展開新的歷史篇章啰。
智瑤很清楚弄田氏會改變歷史,還是毅然決然決定搞!
“我都為家族制定東擴的戰略目標,還管什么田氏代齊??!”智瑤就是這么想的。
所以是,智氏需要看到一個生亂之后持續大亂的齊國,搞田氏主要是想讓齊國知曉原來有那么一個人物在攪動風云,吸引齊國出現更多的野心家。
當然,田乞可以作為齊國有野心之輩的先驅者,也能給其他諸侯國有野心的人進行教學。
這樣一來,大家都知道田氏的路數,稍微研究一下就知道該怎么去實現自己的野心,禮崩樂壞的進度條必定會加快的。
田書臉色僵硬地站在原地很久,回過神來發現智瑤早就離開了。
那一句“我欲如何,與爾何干?”簡直是霸氣側漏,偏偏從智瑤嘴巴里說出來不完全是在裝逼,是一種隨時都有可能實現的大實話。
智氏的軍隊還在繼續行進,看方向就是直逼“崔”城而去。
田書并不是什么酒嚷飯袋,有著很扎實的軍事技能,目測之后發現智氏來的部隊數量有點少,不清楚這一支智氏部隊只是前鋒,還是全部。
他比較傾向于看到的智氏部隊只是前鋒,原因是智氏作為晉國的卿位家族,而晉國卿位家族才不會只出動一個“師”的兵力搞事情。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 安卓蘋果均可。
那個“崔”是個什么情況?它是齊國崔氏的“都”。
這個崔氏并不是崔杼的那個了。崔杼戴上綠帽子之后弒君,隨后慶封乘機攻滅崔氏,崔杼只有一個小兒子逃到了魯國,就此崔杼一族在齊國除名。
田書后面還是跟上,來到“崔”這邊,看到的是智氏已經在做攻城的相關準備。
新的崔氏發現有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