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氏要征召多少士兵來著?四個軍團的兵力。
晉國一個滿編軍團僅以戰兵數量來算是三萬七千五百人,四個軍團就是十五萬的戰兵!
不是所有的戰兵都會攜帶隨扈,大抵上帶的話最少是一人,多的可能帶上四五人,輔兵的總數量很難確認下來,以戰兵的基數來算怎么都應該有個二三十萬人。
當然了,因為時代不同的關系,發出征召令的智氏本家需要準備糧秣和其它物資,但這份準備只是一種備用,納賦者本身會自帶干糧的。
另外,智瑤可不是要拉四個軍團去遠征中山國,他并沒有那么傻。
本土武裝游行的話,后勤方面完全能夠支撐得住,絲毫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同時必須要了解一件事情,智瑤在計算人口旳時候,其實并沒有將治下的所有人都涵蓋進去,僅是大體上統計自家直屬的“士”、“徒”、“羨”和黎庶,家大夫、“士”、“徒”會有自己的小家庭,他們家里有多少人并沒有計算在智氏的人口里面,同時奴隸也沒有算人頭數。
所以了,智瑤手中關于智氏的人口數據是七八十萬,實際上智氏體系下的人口絕對是會更多一些。
智申對智瑤一征召就是四個軍團并不贊成,當然也沒有做出反對的行為,總得來說是持保留態度。
“我此番意義重大,不可不為!”智瑤說道。
晉國現在的局面很糟糕,以前裝弱小是因為需要裝,該到亮肌肉的時候不能有絲毫的猶豫。
目下就是智氏亮肌肉的時間到了!
可以將智瑤一征召就是四個軍團視作在張牙舞爪,恐嚇想要對智氏干些什么的人,也能展現實力讓人前來投靠。
不管是哪一種,趙鞅已經死了,亮出真正實力的智氏根本不用有什么忌憚,相反在目前要亂不亂的時局下是最恰當的時機。
可能是智氏鬧出來的動靜太大,間接影響到了其他家族的決策。
比如魏氏,他們本來只是想要集結三個“師”,后面一再增加征召的范圍,搞到最后征召的總兵力達到三個軍團。
再來說韓氏,他們先是發現智氏的不對勁,后來又察覺到魏氏更不對勁,玩命一般最后集結起了兩個軍團的兵力。
排除掉風雨飄零的趙氏,卿位家族中最后一個反應過來的是狐氏。
一系列的消息傳到狐氏這邊,他們猛然間覺得晉國好恐怖,智氏、魏氏和韓氏隨隨便便都能至少征召出兩個軍團,僅僅是智氏一家集結的兵力比狐氏全族的人口都要多,差點被嚇得尿褲子。
狐氏倒是也想征召出幾個軍團,奈何實力著實是不允許,東拼西湊才給湊出三個“師”的兵力而已。
只拉出三個“師”兵力的狐氏,他們比趙氏還要不如,至少趙氏僅僅在“晉陽”就有兩個整編的“師”,其余封地還湊出了三個“師”,有一個整編軍團的實力。
當然了,各個家族亮出多少兵力是一回事,質量方面肯定是良莠不濟的。
拿智氏來說,四個“軍”里面有一個“軍”連基層軍官都缺乏,能夠拉出來擺擺樣子,欺負弱小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碰上硬茬子絕對會立刻原形畢露。
魏氏、韓氏、狐氏估計也都差不多,征召的有精銳,實力一般的占了一部分,剩下的就是一開打會當即拉稀的部隊了。
對智瑤來說,很早就想對自家的軍隊進行徹底的檢閱,只是苦于沒有合適的機會而已。
這一次動員,嚇唬人倒是其次,能不能辦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也不重要,智瑤就是想看一看沒有事先做準備的前提下進行極限動員,到底會搞出一副什么狀況來。
因為有一個軍團早就在“邯鄲”周邊集結完畢,有能力承擔相應的后果,智瑤不止是突然間發出征召令,還采取了一種放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