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本身就是屬于能做不能說,一說立刻會體驗什么叫眾叛親離的那種。
智瑤有過相關的猜想,提到田氏代齊看到智申旳反應劇烈,心想:“我要是提出代晉的想法,說不定會被擼了宗子的位置?”
別看智申是個挺溫和的人,肯定是有自己的三觀和堅持。
現如今,作為卿位家族的他們可以拿國君當招牌,哪怕國君讓他們失望到了極致,頂多就是弄掉現任的國君,再從公室挑選一人繼任,不會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如果晉國的卿位家族有取而代之的野心,或者是生出瓜分晉國的想法,晉國公族全面衰弱下去之后就能辦到了。
晉國的公族要感謝一點,要不然保證晉國國祚的已經不是國君強勢或公族強大,其實是各個卿位家族在互相針對和提防。
算起來還是晉景公比較聰明,知道卿位越多,卿族就會斗得越厲害,可惜的是生了個傻兒子,好好的局面被葬送掉。
換作是晉悼公,郤氏再怎么囂張跋扈也是公族一員,并且郤氏還是站在公室這一邊,敲打會敲打,不會去滅掉郤氏。
當時的情況是,郤氏滅了,肥了趙氏、范氏和智氏。
現在呀,局勢已經到了國君再怎么努力都無法扭轉的局面啦!
智瑤對家族內部和對外一直以來只提出一個理念:為晉國恢復霸業而努力!
見識到智申的反應后,智瑤決定哪怕是真干出代晉的那一天,依舊會是喊著重振霸業,創造新的輝煌。
其他人信不信什么的?反正智瑤自己信就行。
再則,知不知道始終相信智瑤的人會有大把?這是晉國公室確實不行了,再來就是真的到了代晉那一步,能夠想象得出智瑤的事業做得多大,早就有了一批無論智瑤干什么都會誓死追隨的死忠啦。
會議結束之后的隔天,韓不信率先離開“新田”前往“輔”地,隨后魏駒、趙伯魯、狐解紛紛離開。
他們的離開讓很多人不得不多想,比如晉國是不是又面臨著什么麻煩。
“臣老矣。”竇犨今天受到智瑤拜訪。
這位水利大師的確很老了,說話時動不動就咳嗽一聲。
智瑤拜訪竇犨做什么?
智氏開發“邯鄲”以東期間,很多水利上的規劃就是仰仗竇犨之手。
雖說第二個五年計劃并沒有要馬上實施,并且已經有了相關的計劃方案,該查遺補漏的地方總是不能落下吧?
歷史上這位水利大佬得到趙鞅的重視,幫助趙氏興建各種水利。他在“晉陽”附近得了一塊封地,整個家族也就遷徙了過去。
哪怕是到了很久以后的趙國,竇氏依然是負責水利工程,可惜的是趙國沒有像秦國那樣啟動鄭國渠這種國模的大工程,致使竇氏在戰國時代有點默默無名。
智瑤有再多的話,看到竇犨動不動就咳嗽,哪敢拜托竇犨去大陸澤和大河邊上實地考察,再拿出新的改良方案呢?
竇氏倒是還有另外的人,問題是竇犨的實力在那里,他的子侄也要能超過啊。
當然了,不能超過是一回事,有能力做事就是另外一回事,所以……
“大夫,瑤今日前來乃是酬謝竇氏之功。”智瑤將再次邀請幫忙的話吞回去,改說起了其它的事情。
竇犨用渾濁的雙眼看著智瑤,等待相關后續。
別提什么義務幫忙,什么年代就有當代的特性,大家忙死忙活其實都有追求,可以是利,也能是名。
像智氏這種規模的大家族,一再讓人白干活,名聲絕對會敗壞個干干凈凈。
智瑤示意臺狐將山川輿圖拿過來,鋪開之后,指著某個地方,再小小地畫了個圈,說道:“竇氏于我有大功,圈此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