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299章:又有人弒君了?
擁兵數十萬這種事情聽著好像挺厲害,帶來的物資消耗卻會讓那么干的人心疼得臉頰直抽搐。
從春播之后集結,到夏收到來之前解散,一下消耗了智氏糧秣庫存的十分之三。而這還沒有算上其余大軍的消耗,再算上就是整個智氏的糧秣庫存在一年之間消耗了一半以上。
不過,智瑤認為值得,并且還堅信自己開創了諸夏的一個首例,小到對智氏有好處,大到為諸夏開了一個好頭。
并不是在開玩笑,拿晉國的風氣來說,說尚武也只是限定在一些階層,跟不是貴族或準貴族的黎庶關系并不大,有關系也僅是黎庶只有付出而沒有回報。
“宗子,有功者已作賞賜,名錄在此,請宗子過目。”
什么有功者?其實就是智瑤不光要訓練,還要那些青壯去執行一些剿匪的任務。
不要以為智氏強大,領地內就不會有法外之人。
恰恰是智氏的封地太龐大的關系,治下的很多地方盤踞著野人,老老實實過自己日子的野人當然無害,好些野人卻是會到各處村落小偷小摸,乃至于有些野人干攔道搶劫的事情。
以前智氏有對野人進行過抓捕行動,成果方面其實非常不錯,耐不住野人真的是抓不完。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野人?他們自己生生不息的繁衍是其一,再來就是到處都有失去封地的貴族,他們治下的屬民沒有了家主自生自滅,或是戰敗的家族四散為野人的數量增加做貢獻。
智瑤也就掃了幾眼,看的還是賞賜較多的那一部分,量不足夠根本不會去看。
“‘士’下鄉,會見野人使之為我之民,不可耽誤?!敝乾幷f道。
冉有恭敬地應了下來,崇敬地說道:“宗子此舉惠及萬民,恩澤萬代,必為萬世稱頌?!?
智瑤心想:“雖說我是為了增加家族的人口,干那種增加有效統治范圍的事情,以國家角度來看確確實實是一件好事?!?
所以是什么事呢?沒有太復雜的玩意,無非就是智瑤先給了幾棍子,再派人跟各處野人好好說話,做出他們歸于智氏管理便保護的承諾。
在智瑤看來這件事情的內核挺簡單,打從實際上也真的不復雜,忽視了所作所為又在引領時代這個事實。
一旦某個據點的野人同意歸于智氏治下,前往的“士”就會成為當地的管理者。
那樣的話,當地的野人受到了智氏的庇護,處在智氏的管理之下,接受智氏的法度管束,生產出來再給智氏交稅,人也成了智氏可調動的一份子,看似是智氏得到了更多,野人其實得到的并不少。
拿一件事實來說,智氏想要征繳野人就征繳,野人不被殺或被抓就要逃跑,之前開墾出來的土地沒了,逃跑途中隨時可能丟掉小命;哪怕沒有貴族前往征繳,野人一樣存在激烈的掠奪或搶地盤。
所以,野人游歷在規則之外,看似挺逍遙自在,其實一點安全保障都欠奉,正規的上進渠道更是一條沒有。這個就是野人的現狀。
有大動作,隨后又開始對野人動手,智氏不止是大肆征召青壯武裝,并且還在訓練后進行低烈度的校檢,一整套程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季節已經來到了夏收階段。
智氏用兵的地方僅在齊國和衛國……,不,現在已經沒有衛國,應該說是衛國舊地。
那是智氏核心高層自己知道的事情,其余人的認知中還在大舉對趙氏用兵。
別以為智氏用水攻拿下“晉陽”的消息會很快傳開,消息閉塞的年代,智氏不大肆對外吹噓,哪怕是有些人一直在密切關注,他們的人即便打探到消息也要能把消息傳遞出去。
現在用兵數量最多家族是魏氏,他們已經拿下“采?!币约爸車w氏封地,攻打“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