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309章:可算露臉的秦國
現在的秦國并不是那個強大到令諸侯忌憚的國家,硬要有個實力對比的話,約是跟鄭國或宋國同一檔次。
武德充沛的晉國,但凡所有卿位家族能精誠合作,一對一基本上能吊打現如今的大多數國家,能夠攻滅的國家大概是除了楚國之外?
像是鄭國、宋國、齊國、秦國……等等一些國家,他們單獨對抗晉國肯定沒戲,聯合起來也要是看跟誰聯合,缺了吳國或楚國的話,其余所有國家進行聯合都打不過晉國。
有那么一件事實,也就是秦國是諸侯中第一個跟異族聯盟的國家。他們在晉景公時代聯合赤狄與白狄,再與楚國結盟進犯晉國。
當時的晉國主要精力用在跟楚國爭霸,遭到了秦國兩次比較大的偷襲,其中的一次還讓秦軍入侵到“魏”地大肆燒殺搶掠,不是韓氏和智氏救援及時的話,幾乎都要讓魏氏廢了。
有了歷史上的慘痛教訓,魏氏目前主要消化從范氏獲得的城邑,一邊還在努力南擴,魏駒還是很怕再被秦軍偷家的。
韓氏重視秦國就顯得更加簡單。他們的封地目前主要集中在晉國的西部,一旦秦國有東出的意向,受到威脅的會是韓氏、魏氏和狐氏,又以韓氏和狐氏承受的壓力比較大。
魏氏注重秦國東出一事,主要是體現在秦國跟楚國有結盟過的歷史。
“好像還真的是那樣。一旦秦國跟楚國結盟,魏氏不止西邊出現威脅,更可能會出現一個楚國、秦國和鄭國的聯盟,魏氏的壓力一下子就會變得很大了。”智瑤心想。
從這里能看出晉國的一個改變,卿位家族都盯上了自己的目標,有了擴張的方向之后,壓根就沒有想過與列國結盟的事情。
用現代的外交術語來說,晉國現在奉行的是一種霸權主義,并且執行的是一種不結盟政策。
那也是一種擴張之下必然性,再來就是對自己實力信任。
智瑤倒是有心玩一手遠交近攻,比如屢屢提議跟楚國結盟就是意向體現,奈何有些話不能講出去呢。
要是將“遠交近攻”的理念提出來,豈不是智瑤在教世人聰明,先悶著樂也就行了,不將理念提出來,純粹是不想某天有人將這招使用在智氏身上。
智瑤問道:“何人告知秦有東出之意?”
這里有點破壞規則。
既是,有什么消息渠道,哪怕是合作對象都不該問。
畢竟,誰沒有屬于自己的秘密呢?
韓庚答道:“乃是伯魯告知。”
想來,韓氏是真的有點急了,乃至于根本不在乎什么規矩。
韓氏怎么會這么急?那是他們正在進行內部改革,包括學習智氏大肆賞賜有功之人,使得這些人擁有恒產;他們還在訓練新軍,打算學習智氏搞出一支規模約在三千人的常備軍。要是新軍體現出效果,接下來還會加大規模。
另一個魏氏為什么會急就不用多說了,秦國東出將影響到他們的南擴計劃,再來就是魏氏也在進行內政梳理,好些東西同樣是學習智氏的做法。
情況就是那么種情況,智氏成了改革的開創者,用成果來證明做的好些事情極度正確,別人不知道也就算了,有那份心和有能力執行,看到改革的好處,沒有能力去玩新花樣,為什么不對智氏行之有效的舉措進行效仿呢?
如果不是時機不合適,魏駒都想學智氏搞一波極限動員,檢驗自家行政體系和效能的同時,看一看必要時能拉出多少青壯用于征戰。
魏駒想干而不做,一來是突兀那么做會引起鄰居們不安,再來就是查了一番之后發現自家的行政體系比較亂。
所以,哪怕魏駒想做,應該先完善魏氏的行政體系,再把管理人員補充完整,要不然學智氏那么搞,一下子會讓魏氏暴露出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