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318章:不戰屈人,其實就是極盡的恐嚇
留在營寨的楚軍命運待定,出逃的楚軍下場很快就會分曉。
從渭水北岸來到南岸的并不止有六千晉軍,只是攻打楚軍營寨的只有六千而已。
還有五支人數不一的晉軍在渭水南岸,他們人數多就上千,少則只有一百多,分別把控在楚軍歸去的要道之上。
按照常理,不管逃出營寨的楚軍前期會怎么跑,后面總歸會想著從來路回去。
那些出逃的楚軍不會聚堆,沒有時間用來小股人湊成大股人,一般就是幾十、幾百往南走,隨后在某個兩側皆是樹林的地方被晉軍伏擊;或是走出了某個山口被截住,想后退發現來路也被堵住了。
這些逃跑的楚軍,只有不走來路的一批人成功逃了回去,其余有一個算一個全栽了。
而待在營寨的楚軍,包括白公勝以及葉公,他們在當前不是沒有試圖做點什么,調動指揮鏈有效的人手想要將過了河晉軍頂回去,問題是非但辦不到,后面還讓從渭水北岸過來的晉軍殺進營寨內。
等待臨近傍晚時,白公勝才算是徹底搞清狀況,他們著實是選了一個“好地方”扎營,河段被晉軍占領,正南面以及西南面被一堵,直接變成了甕中的那只鱉。
“晉軍大肆收集干柴,另有灑油舉動,怕是……”葉公剛才率軍試圖打出一個缺口,搞得一身血跡,身上亦是有傷。
白公勝一聽,臉頰漲成了青色,恨聲道:“堂堂智氏宗子竟成禽獸!”
無論在什么年代,越是大家族子弟就越顧及臉面,乃至于臉面比生死還要重要。
智氏是不是一個大家族?又或者說,除了列國的諸侯(公族)之外,還有比智氏更加龐大和強大的家族嗎?沒有了啊!
現在倒好,智氏先偷襲楚軍,期間玩了不少陰間操作,放了一次火不夠,要收集干柴,甚至連油都搬出來,真要用火攻把楚軍解決了呀?
對了,楚人知道油,還是智氏開始在對外販售植物油。
當然了,智氏現在到處灑的并不是植物油,其實開始大量運用煤炭之后,出現了一種附加品,也就是煤油。
另外,其實植物油也有助燃的效果。
只是一天的時間而已,白公勝連續驚怒與憂慮之下蒼老了至少十歲。
白公勝花了一些時間復盤,很清楚自己是受到半渡而擊,并且還遭到兩面夾擊,再來是智氏騎兵確實跟認知中的單騎走馬不一樣,隨后便是高估那一幫隨行貴族的節操和智商了。
常說“千里之堤潰于蟻巢”,老話自然是有其道理。
內部沒有問題,外部有威脅也不會一下子全面崩盤。
遭遇到來自外部的威脅,內部沒有形成統一思想,乃至于有人投降、反叛,其余人不免會陷入互相猜疑的境地;有人想要抵抗,出現了一批人先逃,想抵抗的那些人心立刻就該亂了。
因為有一部分貴族選擇帶人逃跑,致使白公勝現在就遭遇到了內部人心混亂的損害,以至于驚疑不定的楚軍一再反撲,一次次品嘗失敗的苦果。
無法使用武力扭轉戰局,眼見晉軍真的不想再當人,白公勝必須試一試其它方法了。
“子高往見智瑤,邀其兩軍陣前會面?!卑坠珓俨徽f話不要緊,一說話差點聽不出是自己的聲音,嗓子也是傳來一陣陣撕裂又瘙癢的異樣感。
這一場晉軍與楚軍交戰肯定沒有什么陣勢,其實就是各自占據營區對峙。
智氏騎兵第二次亮相,限于兩個方向同時使用的關系,每一個方向的數量都不充足,先期倒是做到了馬踏營寨,礙于數量著實不足的關系,越是深入兵力就越加分散了。
楚軍約是三四萬人。這種規模的兵力之下,營寨不可能多么小,并且會分成幾個區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