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364章:我會怕?簡直是笑話!
知道有多少諸侯或一家之主巴望著晉國再次爆發(fā)內亂嗎?
外部列國有一個算一個,皆是等著晉國再次內亂,好讓他們能夠喘口氣的同時,趁著晉國內亂再自己擴張一波。
過去的兩百年左右,歷史就是那么進行循環(huán),晉國內部團結不是對外擴張就是對諸侯各種指手畫腳,每每晉國發(fā)生內亂才有諸侯各行其是的機會。
鄭國為什么有那么大的魄力放棄北部城邑?不就是他們看到了晉國內部的不穩(wěn),想要等待晉國內亂嘛!
所以,晉國的智氏、魏氏和韓氏盟誓的消息傳到鄭國,一定會讓鄭國君臣捶胸頓足,再上演搶天哭地的場面。
其余也在等著晉國內亂的國家,他們要么是重新靠攏向晉國,不然就是找根粗大腿抱住,或是趕緊互相抱團取暖了。
盟誓之后的魏駒和韓庚明顯放松了許多,他們加緊速度安排城邑的交割,同時頻繁前往智氏宅院拜會,提出了一些軍事之外的合作意向。
比如說,魏氏希望從智氏采購更多的武器裝備。
上一次魏氏從智氏采購了一批,列裝下去之后發(fā)現(xiàn)著實好用,有心再次采買卻擔心智氏拒絕,也就一直沒有提起。
為什么魏氏會擔憂智氏拒絕?他們以自己的認知和思維,覺得好東西當然是自己用,哪會輕易向外出售。
殊不知,智氏還是很樂意向外販售,再換取其余諸如糧食、家畜、家禽之類的物資。
這一次,魏駒見智氏肯賣,小心翼翼提出要采購兩千套鐵甲,各類武器合計五萬的請求。
智瑤愿意賣,只是提出一個要求,也就是魏氏以糧食付賬。
現(xiàn)在當然有貨幣,只不過貨幣的流通并不廣,更多是以物易物的方式。
有一點沒變,糧食從來都是貨幣的一部分,該情況一直維持到兩千年以后。
另一種硬通貨幣是布匹,不過智氏自己就是以紡織為主,缺了什么都不可能缺少布匹,應該擔憂的是生產了太多的布匹導致賣不出去。
韓氏同樣對智氏有所求,提出了采購馬匹的意向。
馬匹?以前趙氏是賣馬大戶,后來狐氏進行了接棒,更后來智氏的馬匹數(shù)量最多。
那是智氏先搶了趙氏一波,幾年間還一直在劫掠樓煩、林胡與代國,去年更是從代國那邊繳獲了大批量的戰(zhàn)馬,別說智氏自己在河北和“鮮虞”南面的平原所建設牧場的出欄了。
不那么正經的統(tǒng)計,當前智氏持有的戰(zhàn)馬數(shù)量約是十萬匹,戰(zhàn)事的消耗以及年邁的戰(zhàn)馬遭到淘汰,每年還是能夠維持數(shù)千匹戰(zhàn)馬的增加。隨著牧場規(guī)模一再增大,越往后戰(zhàn)馬的增加數(shù)量上升趨勢必定更明顯。
中原列國基本不缺戰(zhàn)馬,只是數(shù)量依舊有多有少,以前玩戰(zhàn)車還能充足,輪到想建設騎兵對馬匹的要求更高,原來的持有數(shù)量就會顯得不足了。
其實,哪怕是南方列國也不缺馬匹,像是楚國和吳國就有自己的牧馬基地,他們還能一邊自己用,一邊對外進行販售。
至于以后南方的格局勢力或小朝廷為什么會缺戰(zhàn)馬?或是牧場變成了耕田,也許牧場成了樹林,最有可能的是培育戰(zhàn)馬的技術給失傳了。
“韓氏欲練騎兵?”智瑤問道。
韓庚琢磨著不算是侵害了智氏的專利權,頷首說道:“秦國、白翟皆有騎兵,我若與之為敵,怎可無有?”
老實說,之前大肆使用單騎走馬的勢力很多,包括諸夏之外的族裔,秦國、代國以及趙氏、狐氏,真不算是哪個家族的獨有專利。
只是,不管是哪一方,他們都是一種騎馬步兵,用戰(zhàn)馬代步,到了作戰(zhàn)時下馬成為步兵,真正能夠騎射的數(shù)量還是極少數(shù)的。
當前,因為智氏將馬鐙和馬鞍弄出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