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398章:今夜之后,格局劇變
人一滿萬便是無邊無際,幾十萬部隊行軍時拉的長度超過了六七十里。
等于說,晉軍的先頭部隊抵達“新鄭”城郊時,還有部隊落在東邊的“菟氏”那邊。
鄭君勝以及鄭國群臣站在城頭之上瞭望,東面的來犯之敵從這頭一直延伸到大地的盡頭,一個個看的臉色凝重,個別人甚至無法掩飾那一臉的絕望。
駟弘說道:“城池三十里樹木已皆盡伐光、焚毀,當是可對敵軍有所阻礙。”
在之前,鄭國君臣發狂一般地備戰,玩命地囤積木材,同時“新鄭”周邊放火進行焚燒。
結果是站在城頭向外看去,不是看到一片光禿禿的木樁,便是能夠看到滿是灰燼的大地。
如果風大一些,能夠卷起一層灰燼,飄起來好像是一道巨幕那般。
有相當多的植物沒有被完全焚盡,它們的存在卻是讓環境看著更加陰森恐怖,夜間在這種環境下行走,膽子不夠大的人極有可能被一點點動靜嚇死。
眾多焚燒過后的場地還能看到燒焦的動物尸體,甚至有些地方可以看到人的焦尸。
這些人的焦尸到底是縱火來不及逃跑,還是原本棲息在樹林里面的野人,大概沒有人愿意去分辨。
其實想分辨焦尸原來的身份并不困難,看看有沒有攜帶兵器就是了。有兵器的就是鄭軍士兵,沒有兵器要么是野人,不然就是恰好路過的某某誰。
鄭人在曠野放火?他們成功用這種方法阻擋了包括晉軍在內靠近眾人八天的時間。
后面還是智瑤下令清理出一道隔離帶,阻止了火勢向外蔓延,要不然天曉得要波及多大的區域。
秋季呀!天干物燥,不小心都可能引燃點什么,有計劃又有規模地放火,很容易就會變成燎原之勢。
大自然的奇妙之處就在那里,容易著火的同時,秋季會時不時下一場雨,哪處真的出現野火,雨能阻礙火勢增大,或是將火給剿滅了。
智瑤不再看大地上的一片狼藉,抬頭看向了天空,說道:“要下雨了。”
天空被烏云所遮蔽,刺眼的太陽變得跟渾濁的琥珀一般,還有更多更密的烏云在滾滾而來,風勢變得小一些之后,雨大概就會落下了。
他們知道鄭國君臣將“新鄭”周邊變成白地的消息,肯定需要一路走一路砍伐木材,攜帶扎營要用的木材,生火造飯的材料也要有所囤積,行軍的速度自然是降慢了下來。
那樣做的好處是,不用等到了“新鄭”郊外再為伐木發愁,后面的生火用材則是必定會造成麻煩,每一次都要遠遠地收集再運到軍營。
智瑤先看了一眼遠處的‘新鄭’,隨后扭頭對眾人說道:“駐營罷?”
馬上就要下雨了,看樣子雨勢還會有點大,不趕緊扎營的話,人被淋雨可是有生病的危險。
太多的灰燼被風卷著在亂飄,一些沒有被火燒到的領域也變成了一片灰色。
下一場雨挺好的,水份會浸濕灰燼,不讓灰燼亂飄的同時,清理起來也將變得更加容易。
因為需要在下雨之前將營寨立起來,緊急之下可不會分什么戰兵與輔兵,大家一塊動手的速度會更快,險險地在雨滴落下之前將營地搭設了個六七成。
戰兵躲雨,輔兵則是穿上蓑衣繼續忙碌。
智瑤聽著不遠處大帳內傳出來的音樂聲,期間還有邀飲聲,臉上泛起了笑容。
怎么說呢?應該說列國之君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不用太久之前的年代,早上二三十年就好,軍營里面哪會出現這種情況。
即便是有帶來樂團,自律的君主也會強忍著不讓樂師奏樂,飲酒什么的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喧嘩聲。
魏駒穿著蓑衣冒雨過來,看到智瑤一直注視傳來音樂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