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那么多之前不便展示的攻城器械,乃至于調來接近八萬人。雖說真正負責攻城的士兵僅有三萬左右,仍是無時無刻不在出現非戰斗減員。
后面戰局的發展證實智瑤和孫武的猜測對了。
不管是出自誰的命令,魏氏在確認無法阻止攻城塔的靠近之后,象征性地抵抗了一小會,城墻上的守軍被撤了下去,隨行追擊的智氏士兵在城內的巷子里、建筑中、院子籬笆內、等等地方遭到了魏人的抵抗。
“城內六七萬眾,皆為我之敵也!”孫武盡管早有預料,還是緊皺起了眉頭。
智瑤剛剛去處理位于城外魏氏部隊的來襲。
根據情報,魏氏在“魏”地的武裝約有十三四萬的樣子,大概證實城內的魏氏守軍約有七萬,等于說城外有差不多同等數量的魏軍。
城外的魏軍并不是集中一處,他們分散在各個地方,可以是在山中,也能是在森林,極少出現在曠野之中,神出鬼沒地襲擊智氏的隊伍或營寨。
以前是智瑤用這種戰法在惡心敵軍,好幾次弄得諸侯不堪其擾只能退軍,再被智氏軍隊在某處設伏。
現在輪到智氏被這種戰法惡心了。
并不是無法反制,只是很難一次就將神出鬼沒的敵軍消滅。
想來魏斯或者魏氏的誰也不會那么傻,把分散的部隊集中起來,給智氏一次殲滅的機會。
在接下來的日子中,智氏的攻城部隊就是在城內不斷跟魏人進行血腥拼殺,智瑤一次次想要勾引曠野的魏軍過來,倒是成功伏擊消滅了萬余,結果曠野的魏軍不再成規模出現,只有十多人或幾十人的小隊干破壞的事情。
在這一段時間,智瑤還在干另外一件事情,下令輔兵在“魏”城外挖掘壕溝的同時,制作出數量超多的欄柵。
智瑤想干什么?
既然硬打會付出慘重代價,智瑤想在城外打造封鎖線,干脆將“魏”城里面的魏人困死。
冬季挖壕溝真的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結果是挖到一半,智瑤改為讓輔兵制作陷阱,同時打造拒馬與鹿角。
講實話,也就是制作鐵絲太費錢,要不然智瑤都想用一道道鐵絲網加上其余工事將“魏”城裹上一層又一層了。
“‘韓’城將破。”智瑤將新得到的情報遞給孫武,又說道:“你需率軍前往。”
孫武才不覺得智瑤是為了救援韓氏才分兵而去,問道:“韓氏已降?”
這個倒沒有。
情況不妙之后,韓庚讓城外的己方軍隊策應,帶上城內的兩千余騎兵突圍了。
老實說,韓氏訓練騎兵雖然干得偷偷摸摸,還是早被智氏獲知到了消息。
韓庚之所以選擇突圍,除了堅信智氏必定勝利之外,其實沒有其它的解釋。
那樣一來,韓庚除非腦子有坑,要不然怎么可能跟魏氏簽訂城下之盟,跟魏氏一起對付智氏?
突圍出城后,韓庚沒有在往“魏”地趕,他的選擇是派人前來智瑤這邊,匯報創造全殲“韓”地魏軍的機會。
所以說話術用得好,吃了敗仗也能叫轉進,明明扛不住城池將要淪陷……,或許也注定淪陷,變成是要給智瑤創造圍殲“韓”地魏軍的戰機。
如果不是智瑤全程關注“韓”地戰況,說不定會被唬住。
哪怕韓庚使用了話術,還是讓智瑤重新認識韓庚,多了之前沒有的欣賞。
當然了,獲得智瑤的欣賞不一定是什么好事,也許會讓韓庚的下場變得悲慘?
帶有不確定性的前提之下,智瑤肯定不會親自率軍前往“韓”地,委派程朔擔任支援主將,孫武依舊作為副手,還抽調了狐氏的兵力,合兵約七萬前往支援。
說一句非常不好聽的話,哪怕僅是有萬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