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應邀,愿意派遣大臣前往“商丘”參與會盟,他本人則是會前往“雍丘”參與楚國舉行的會盟。
這一下,魯國跟越國成了同樣的國家。
以后,魯國君臣再自詡“君子國”的話……,不管他人信不信,反正魯人自己信了。
中原地區(qū)的國家,看似除了魯國之外都不傻?
比較難受的是,其實中原現(xiàn)在也沒有剩下多少國家,只剩下鄭國、魯國、莒國、杞國、邾國、薛國、滕國、邳國、郯國,其中大半都是湊數(shù)的。
秦國?他們并不是中原區(qū)域的國家,自己獨算西邊一國。
這一次,秦國將會參加“雍丘”的會盟,不出意外接下來就是反晉聯(lián)盟的一份子。
另外,智瑤這邊打探到消息,趙氏的代國也會參加“雍丘”的會盟。
沒錯,趙氏就是會用代國的名號出場,他們的確也篡了代君一系的國祚,搖身一變成為諸侯的一份子,就是沒有得到周王室以及大多數(shù)諸侯承認。
想來楚國這一次會帶頭承認趙氏的諸侯地位?不出意外前往參加“雍丘會盟”的諸侯都會承認。
智瑤一行人平平安安抵達“商丘”城外,受到了宋君欒攜大臣迎接。
“魯、越、鄭、國、郯、邾、薛、滕皆往‘雍丘’會盟。其國之君,抑或邦使亦在‘商丘’?!彼尉龣枰荒樀目扌Σ坏?。
那是魯國帶的好頭,率先騎墻之后成了出頭鳥,其余諸侯肯定會有樣學樣。
智瑤笑得很有涵養(yǎng),說道:“天下諸侯,唯君誠信也。”
不是嘲笑的話,最好不要說宋國守禮。
畢竟,作為繼續(xù)祭祀殷商先祖的宋國,他們本身的地位就挺尷尬。
在宋國君臣面前說他們守禮,等于在提醒他們就是一幫余孽,還在暗示人人得而辱之。
宋君欒苦笑說道:“不敢為,亦知君之強盛?!?
注意稱呼!
看來宋國這邊已經(jīng)收到消息,也就是周天子跡象冊封智瑤為侯爵,要不然不會是用“君”稱呼。
在稱呼上面,身份越高的人越講究,才不會出現(xiàn)什么口誤。
那么事情也就比較明白了。
宋國或許對智氏化家為國樂見其成,也能是一種不在乎,需要的是跟強大的智氏站在一邊,應對來自楚國和越國的威脅。
智瑤的回報是跟宋君欒談起了一些商貿(mào),一系列交易盡量維持在互利互惠上面。
晉國并不是一個富有的國家,曾經(jīng)最富有的國家……也就是齊國已經(jīng)倒下,當下宋國才是那個最富的國家。
這個是智氏不等于晉國,智氏也還沒有化家為國,再來就是智氏對軍事以及建設的投入太大,著實算不上國庫充實。
聊得很愉快的宋君欒并沒有邀請智瑤入城。這是一個明事理又克制的人,很清楚智瑤現(xiàn)在根本不可能隨隨便便置身險地,比如進入他國都城。
換作是智瑤帶著幾千人進入“商丘”這座宋國都城?老實說,宋國君臣會變成不樂意的那一方。
大家都知道對方的需求與忌憚,何必互相搞得不愉快呢?
“宋國可存也?!彼抉R穰苴說道。
聽著像是在嘲諷,其實在贊美。
宋國在長久以來是最尷尬的一個國家,他們在很多時候知道會吃虧,還是選擇奉行周禮,以至于有那么一任國君被罵“蠢豬式的仁義”。
那些開罵的人,他們知道一旦宋國不遵守周禮,極可能要遭到圍毆嗎?
是夜。
晉軍營盤被立了起來,智瑤對包括宋君欒在內(nèi)的諸侯以及使節(jié)發(fā)出邀請,請他們前來營中飲宴。
這一次,智瑤只帶了兩個“師”南下,就是這兩個“師”的含金量充足。
著甲率達到百分百,其余器械富余,糧秣能吃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