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421章:國號為“原”與存亡一戰
智瑤并不是一個無法接受正確意見的人。
現在,智瑤還沒有正式登極,開國大典什么的更是沒有舉行,同時暫時沒有給周王室報備將要使用什么國號,并不是非得使用“唐”來作為國號不可。
按照許多人的意見,他們認為智瑤可以在“原”以及“智”中去選擇一個國號,又認為“原”是最具有法統性的國號。
如果非要從“原”或“智”中選一個,智瑤會選擇“原”來作為國號。
道理不復雜,智氏化家為國是既成事實,之前智氏卻是作為一個卿位家族,智瑤沒有消滅其余的卿位家族,一旦使用“智”來當國號,很難避免韓氏、狐氏和鐘氏會有一些別扭,更是會有一種尷尬揮之不去。
用“原”當國號的話,一些別扭就會沒有了,尷尬什么的也變得可有可無。
畢竟,智氏是荀氏的小宗,荀氏以前叫原氏,原氏是原國的主人。
這樣一來,智瑤擔任國君就具備法統性,可以避免遭到不必要的輿論攻擊,能免去不少人心里的疙瘩。
那么,智瑤既然知道那些道理,為什么一開始非要選擇“唐”來作為國號?
說白了就是一種穿越者都會有的毛病,他們的認知就是“強漢盛唐”,地理位置跟漢水夠不上邊都能用“維天有漢,監亦有光”、“倬彼云漢,昭回于天”來解釋為什么要取國號為漢;一旦是在晉地,天然會想用唐來當國號。
另外,關于漢這個國號,其實在五胡亂華時期早就被用爛并且用臭了。那個時候出現了匈奴漢“劉淵”、漢趙(羯人石虎)、成漢(氐人李雄)、侯漢(羯人侯景),劉淵倒是有劉漢的血統,但沒有一個是漢人對吧?
前前后后一共有十多個以“漢”為國號的大一統帝國以及割據勢力,大一統其實還行,割據勢力以及異族政權著實是太糟蹋這個國號了。
用“唐”來作為國號的國家則是有五個,第一個是帝堯的陶唐氏政權;第二個是姬姓唐國,也就是晉國的前身;第三個才是李淵建立的唐,李世民真的并不是開國之君;第四個是唐帝國滅亡后,李存勖在魏州稱帝,仍沿用“唐”國號;第五個則是李煜建立的南唐。
傳聞石敬瑭也使用過唐這個國號,只是史書記載的是后晉。
智瑤率軍非常輕易地逼降了“曲阜”,實施占領之后班師前往“邯鄲”。
期間,各重要人士得到通知,他們需要前往“邯鄲”參加開國大典以及智瑤的登極儀式。
智瑤不止召喚了自己的下屬,并且向在“茅”的諸侯發出邀請。
至于單公遠則是全程跟隨智瑤輾轉。他本身就需要代表周天子見證智瑤開國登極,再確認最終到底是使用什么來作為國號,好向各國的史官發去智瑤所定國號,以后使用那個國號記載于史書。
為什么選擇在“邯鄲”進行開國儀式?若說智瑤以前希望從“濮陽”作為鞭撻諸侯的,現如今“濮陽”則是可能在不短的時間內作為戰爭的前線,搞下來智瑤并不適合在“濮陽”舉行相關儀式,只剩下“邯鄲”最為合適。
智瑤在“邯鄲”開國,都城卻不會定在“邯鄲”這邊,都城最后還是會定在“濮陽”那邊,只是暫時不能刺激到宋國。
原因是在宋國吞并曹國之后,“濮陽”距離宋國的邊境著實太近了,要是原國立刻宣布都城選在“濮陽”的話,宋國想不跟原國為敵都不行了。
另外,本來有人建議在“曲阜”舉行開國大典以及登極儀式,認為那邊從某種程度上是一塊福地,儀式舉行完畢后還能去泰山進行祭祀之類。
去泰山祭祀?智瑤暫時不覺得自己有那個資格。
在“曲阜”舉行開國大典和登極儀式?第二帝國皇帝在凡爾賽宮登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