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424章:諸侯誤我?。ㄇ笥嗛啠?
智瑤做了兩手的準備。
首先,原國再有使節前往諸侯處,詢問楚君章是不是要今夜撤軍。
然后,原軍搞了一種漸進的立營方式,看樣子是想將營寨逼到足夠靠近聯軍的位置。
抵近立營的這一套,楚軍在“鄢陵之戰”使用過,一度將晉軍逼得非常狼狽,沒有智罃填堵灶口和拆除前營的建議,晉軍連布陣的空間都沒有。
“欺人太甚!”白公勝是一點就著的性格。
本來吧?白公勝就對楚國和鄭國聯盟有很大的意見,礙于局勢那般勉強答應,只是心里的火氣一直很大。
在報父仇這一方面,白公勝歷來是很認真并迫切的!
白公勝為了能夠報復仇,不是一次兩次無視楚國需要的利益,成了令尹才算有所克制。
在原國使節到來之前,楚國君臣的確在商議夜間撤兵的事情,結果被原國使節當眾說出來,場面就變得很難看了。
尷尬?楚國君臣并不會有多少尷尬的情緒。如同他們的幾個祖輩那般,一旦到了需要的時刻,楚人是可以吼嗓子“我蠻夷也”,再理直氣壯干一點什么的。
楚國君臣的盤算被拆穿,諸侯的眼神再怎么怪異都無法影響楚國君臣的決策,重要的是原軍知道楚軍想夜里撤退。
原國君臣是怎么知道楚軍要夜里撤退的?倒是沒有人覺得有叛徒。
他們才剛剛商議完畢,請來了諸侯以及代表要說點什么,突然間來了原國的使節,有誰想當叛徒也沒那么快將消息送過去。
所以,一定是原國那邊有人猜到了唄。
“已被洞悉,原瑤豈有坐視大軍離去之意?”子期說道。
他們剛剛還在跟諸侯談事,夜間撤軍的意圖被拆穿終止了會議,變成了本國君臣重新商討接下來應該怎么辦。
換作是一百多年前,楚國君臣才不會在乎意圖有沒有被洞悉。
要知道楚共王可是干過獨車攔住郤氏大軍的事情,逼得郤氏玩了五進五退,每一次到了楚共王車架前都是行禮再退下。
為什么會有那種事情?無非就是君權不是臣子所能冒犯,郤氏不敢動楚共王一根毫毛而已。
現在時代已經不一樣了!
楚君章敢那么干,原軍能抓就抓,抓不了,也會不計代價想要抓住。
君不見,小兵兵也敢對貴族揮刃,俘虜貴族不再遞玉。
再有勾踐使用陰暗手段算計夫差,并且勾踐還親手將夫差殺死,再一次向世人宣告時代變得不同。
子期說對了!
戰場之上,孫武在無法勾引來聯軍的援軍之后,用比較快的速度消滅了敵軍。
當然不是所有聯軍的士兵都被殺死,一萬死了三千多,剩下的聯軍將士等不來援軍,意識到不投降就全部死掉,只能選擇投降了。
隨后,原軍不止在干遞進立營的事情,還有原軍騎兵向聯軍后方移動。
白公勝說得不錯,原軍擺明了就是欺人太甚,敢用少于聯軍的兵力,一點不掩飾要做包圍聯軍的意圖,并且真的在那么干了。
“諸侯誤我!”楚君章苦笑說道。
一直以來,楚國為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就是因為知道諸侯都是紙老虎嗎?
說白了,與楚國相比,大多數諸侯國什么都不是,才會讓歷代的楚國君臣不在乎諸侯的態度。
事實上,大多數諸侯除了有那個名份統治一個國家之外,他們對外還真的什么都做不了。
這一次是一樣的。
不要看有多少諸侯組成聯軍,大多數諸侯根本就是個湊數的。
有點能力的越國和鄭國,從他們的表現來看,出工不出力的跡象有點明顯。
很想做點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