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出動的楚軍戰車部隊,他們遭到了原國騎兵的針對。
攻擊楚軍戰車的原國騎兵,他們是從圍攻被困的第一批楚軍抽離出來。
可能是七八名原國騎兵針對一乘楚軍戰車,也能是十來名,一下子大約有七八百原國騎兵撤離,著實多少讓第一批楚軍的壓力減輕了一些。
遭到原國騎兵圍繞騎射的第一批楚軍,交戰兩刻鐘的時間內倒下了兩三千人。楚軍后面倒是想要自行解圍,脫離本陣的楚軍不是被射殺,便是隊形過于散亂被原國騎兵沖上去用馬撞或是被馬刀解決掉。
這一批楚軍看到有后續援軍增援上來,緩緩動起來靠向援軍;發現原軍出動了第二批部隊,終止了向原軍靠攏的動作,轉而向本陣的方向挪動。
他們這一動起來,傷亡不減反增。這是因為原地不動彈還能讓攜帶盾牌的士兵組成盾墻,一旦動起來盾墻也就會被拆散,失去盾墻的保護,傷亡必定會增多的。
而第二批上來的楚軍,他們被原國的常備軍正面迎上。
兩支軍隊打招呼的方式是原軍率先射出箭失。
最先射箭的當然是原國常備軍,攜帶強弩的士兵距離楚軍約兩百八十米左右就在射箭,他們射完箭槽里面的弩箭會留在原地,手持強弩主體,腳踩弓弦進行上弦,裝上弩箭之后復又再射。
這樣一來,手持強弩的約八百名原國士兵留在原地,一次次上弦又裝箭進行在口令聲中射箭,射了十箭之后才停頓下來,列隊有序繼續推進。
兩百八十米?哪怕射程能這么遠,準頭壓根就別想,命中什么玩意純粹靠運氣。
常備軍與楚軍相距一百二十米之內,常備軍從推進狀態停了下來,攜帶強弓的士兵加入到遠程攻擊序列。
在這一期間,五百突騎兵向左右兩翼移動,他們會在外圍等待機會。
而這一批楚軍,他們之前就已經遭到原國輕騎兵的針對,主要是戰車被一一點名,一開始有近一百三十乘戰車,不到一刻鐘剩下約四十乘左右,并且它們嚴重被原國輕騎兵帶偏,搞到跟本陣嚴重脫離。
因為是迎著箭雨在推進的狀況,楚君中間更改了陣型,持盾的士兵向前,他們需要扛起盾牌,移動的速度必定是會受到影響。
“穩住,再前四十步,持弓者上前!”斗懷以前討厭跟晉軍交戰,目前一樣厭惡原軍的交戰方式。
在遠程攻擊方面,列國以前輸給了晉國,現下就輸給原國更多了。
不是沒有國家想改變遠程武器射程上的差距,奈何不是成本太高,便是技術上辦不到。
有另外一個實情,智瑤可以用輔助或借貸的方式極快完成納賦人員的換裝,其余諸侯國沒有足夠魄力去那么干。
因此,列國的軍備不止在相關技術上追不上原國,想要對納賦人員的裝備進行更新換代的難度會有一道天塹橫在其中。
斗懷就是想對家族軍備更新換代卻在技術和財力上陷入困難的一人,再一次與原軍進行交戰,心里很清楚再不做出改變完全是拿人命在當耗材。
“哪怕我麾下換裝,其余人會做嗎?只有我那么做,一樣無法改變落后挨打的現狀啊!”斗懷覺得楚國應該再次開大會,君臣必須在換裝的問題上達成統一。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差不多進入到楚軍弓箭手的可及射程時,斗懷下令弓箭手上前,而在這時對面的原軍前方陣列卻是分離開,位處左右兩翼的原國突騎兵也有了動作。
戰場換陣本身就有極大風險,顯然是指揮原國常備軍的智徐吾抓住楚軍弓箭手在向前的時機下達了新的命令。
本來在左右兩翼的原國突騎兵,他們看到本陣的令旗,拉著韁繩改變馳騁的方向,以沖鋒的姿態沖向了楚軍的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