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3塊2毛8。
本來還不想辛苦跑一趟的溫大偉看到這份賬單,登時覺得走一走還是挺好的,畢竟這個時候的話費那是一個指數級的遞增數列,真要用電話聊,破產絕對指日可待。
相比之下,去老爸哪兒不但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還能增加父子感情,多好!
于是回到招待所,跟柳成志和唐建設說了下情況,溫大偉便趁著公交車沒停運的當口隨便收拾了下東西,就登上招待所門口的公交車,一路晃晃悠悠的去了西南兵工局。
溫林早就在站臺等著,溫大偉一下車,就被溫林拉到不遠處的一個小國營餐館,剛坐下溫大偉就奇怪的問道:“爸,吃食堂多便宜,這里可就破費了。”
說著溫大偉自豪的拍拍胸脯:“不過你兒子我現在有錢了,這頓我請,但科研經費的事兒,您老可不能在敷衍我啦!”
“我找你就是說經費的事兒!”溫林掃了一眼空無一人的飯館這才不緊不慢的開口:“局里的食堂人多眼雜,我要帶你去會很不方便!”
一聽是經費的事兒,溫大偉立刻就來了精神。
溫大偉用“高端”剃須刀賺得第一桶金后,除了給熱處理車間的干部職工提高福利待遇外,便是搞技術升級。
問題是技術升級不但要花錢,而且花的錢一時半刻還未必看得出效果,這也就罷了,關鍵是很多技術、工藝和設備由于種種原因被限制在很小的生產范圍。
就比如說西南兵工局手上的20噸以上的自由鍛,僅限于生產軍用產品,到不是說民用產品不能用,而是需要局里的審批才能開放。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這對初入市場,需要時刻調整的熱處理車間來說無異于是很大的限制。
當然更大的限制還是資金上的問題。
別看“高端”剃須刀的利潤高,可要想砸出個新技術或新工藝還是不夠看,所以溫大偉便想著能不能跟上級申請些經費和政策。
漓東廠上下對此不置可否,覺得溫大偉把剃須刀搞好就行了,搞什么技術升級,就算升級了又能干什么?生產更鋒利的剃須刀?
至于馬軍主導聘請的經濟顧問鄭勇更是對溫大偉的想法嗤之以鼻,直言溫大偉不懂經濟,完全是在胡來,并公開預言“高端”剃須刀這么搞下去日子長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