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東廠,溫大偉當著一眾的領導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
而已經坐上火車返回特區的溫伯格也無限的遐想,自己這次從漓東廠里搞來的核心技術是賣80萬美元,還是100萬美元?
最后咬了咬牙,將價格定在150萬美元。
這是溫伯格憑借多年混跡商場的經驗給出的中肯價格,因為作為一名倒買倒賣起家的掮客,溫伯格很清楚這個世界上真正值錢的不是啥產品,而是生產產品的核心技術。
偏偏漓東廠的真空鍍膜設備便屬于這一類。
這要是換做別人估計就算把這東西堆到面前,告訴他這玩意很值錢,估計也沒幾個人相信,可溫伯格畢竟不是別人,而是一位資深的機械學愛好者。
正因為如此,溫伯格不但喜歡參觀各地的工廠和生產線,還會自己鼓搗一些有著復雜機械結構的小玩意自娛自樂。
也正因為如此,讓溫伯格在歐美接觸了不少機械制造類企業的內部人士,除了交流些機械學的心得外,更重要的是溫伯格可以從這些人哪里獲得一些外界很難打探到的商機,然后通過自己的F&K公司將相關設備或技術弄過來,從而賺一筆不菲的差額。
只不過隨著歐美市場的日益飽和以及不斷完善的監管,令溫伯格的這種生意是越來越難做,這個時候國內改革開放,重新打開國門,對于外部技術和設備的需求只能用饑渴來形容。
溫伯格以其敏銳的商業嗅覺牢牢的抓住這次機會,在港島設立辦事處,開始通過港島為國內提供所需的各類設備和相關技術。
但這并不意味著溫伯格就不會反向輸出,畢竟國內建國到現在還是有些老底子的,再加上此時對知識產權認識不足以及部分行業和地方急于求成,著實是讓溫伯格拿到了不少國內獨創,在國際上都十分罕有的技術和工藝。
嘗到甜頭的溫伯格自然會留意歐美相關領域的動態,著實被他發現不少歐美企業亟待解決的生產難題。
這其中便有世界剃須刀領域的真正王者,占據全球近80%市場份額的美國吉列公司的一個難題,那便是無法批量化生產具備真空鍍膜的刀片。
以至于吉列剃須刀刀片很容易在產生氧化,從而影響自身的壽命,受此拖累,吉列剃須刀的市場占有率大幅下滑,歐洲和RB的競爭對手趁機蠶食吉利公司原有的市場,使得吉利公司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本來溫伯格對這類消息也就是看一看,并沒有真的想過自己能去解決,畢竟自己在歐美商圈兒不過是上不了臺面的小人物,撐破天也就跟中小廠家打打交道,類似吉列公司這種大集團,溫伯格那是想擠都擠不進去的。
可偏偏幸運女神就這樣眷顧了溫伯格,讓他碰巧就遇上了吉列公司急需的東西。
這事說來就頗有戲劇性了。
就在半個多月前,溫伯格跟著特區招商局洽談一批進口設備,由于走得太過匆忙,溫伯格的洗漱用品都放到港島的居所沒帶過來。
其他還好,溫伯格都能忍,可臉上的胡子就沒法忍了,沒辦法西方人毛發旺盛,一天不刮就能胡滿整臉。
無奈之下溫伯格只能求助于招商局,看看他們能不能幫自己弄一把合適的剃須刀,結果還真就給他弄到一把T字型三刀頭的剃須刀。
一用之下,絲滑的感覺就別提了,但這不是關鍵,重要的是這支三刀頭剃須刀的刀片居然在燈光下閃出瑩瑩的藍芒。
這可是刀片真空鍍膜才有的效果,溫伯格二話不說立刻便詢問這把剃須刀的來歷,待知道是桂州一家叫做漓東機械廠生產的產品后,想都不想帶著自己的翻譯就直撲了過去!
只是溫伯格這個老外不知道的是,他向招商局借剃須刀的舉動卻讓一個叫王微晨的姑娘直接社死。
王微晨不過是按照老爹的要求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