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溫大偉是松了口氣,但同樣在場的王微晨卻真的驚了。
300萬美元呀!
雖然不及之前溫大偉提出的1600萬美元那么多,但對于當下的國內來說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資金了。
要知道特區招商局從79年成立以來已經走了5個年頭,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就利用了不到3000萬美元的外資,而且絕大部分還是以港幣計價。
可溫大偉不過跟溫伯格見了一面,就拿到300萬美元的投資,這也就是王微晨親眼所見,否則絕對不敢想象這是真的。
“難道‘高端’剃須刀在國外真的那么受歡迎?”
王微晨心里想著,而事實上比王微晨想的還要夸張,“高端”剃須刀在國外不是好賣,而是火爆!
自打被吉利集團拒絕之后,溫伯格便知道他那30萬美元的生意算是徹底的虧了,畢竟他不是真正經營剃須刀生意的人,手里弄了20萬支“高端”剃須刀說實話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處理。
但又不能眼睜睜看著這批貨砸在手里,于是便找到自己的表哥,有著美國和英國雙重國籍的埃爾文愛潑斯坦這個做日用品生意的兄弟幫著出出主意。
愛潑斯坦見到“高端”剃須刀的一剎那就認定這款產品能爆,試用之后更加堅信自己的這個想法,旋即建議溫伯格直接轉行,跟他一起把這塊生意做大做強。
用愛潑斯坦的話來說:“這是上帝賜給他們的禮物,不去做,簡直對不起上帝的眷顧!”
其實溫伯格也是有這個意思的,一聽愛潑斯坦這么說便同意先試試。
結果在愛潑斯坦的一系列鬼才般的營銷下,20萬“高端”剃須刀不到兩天的功夫就在紐約售罄。
這除了愛潑斯坦這么多年積累的人脈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外,最主要的還是那句深入人心的廣告詞:“如果你厭倦了吉利剃須刀時常刮傷你的臉,那就試試高端,他能讓你愛上刮胡子的快感,來吧,是男人就該有一支高端剃須刀!”
先不說要不要證明自己男人的原則性問題,就是廣告詞毫不避諱的指出吉利剃須刀的弊端,就直接打動了絕大部分消費者。
沒辦法,實在是這個時候的吉利剃須刀的創新能力不足,一直沿用二戰時期的老技術,在新產品方面則更專注與松下、飛利浦等RB、歐洲廠商爭奪電動剃須刀的市場,因此忽略了手動剃須刀的更新換代。
問題是八十年代的電池技術并沒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無論是普通的一次性干電池還是充電池按此,壽命都少得可憐,再加上相對高的售價,盡管電動剃須刀的市場是未來的方向,但多年來一直在低位徘徊。
而這也導致吉利剃須刀近年來的業績下滑十分嚴重,更加無力去投入新的手動剃須刀的研制。
愛潑斯坦正是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對吉利公司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背刺,用更加優秀的“高端”剃須刀完成了對吉利剃須刀的華麗逆襲。
普通款售價3美元。
高端款鍍膜款售價為5美元。
如此一進一出,溫伯格30萬美元購入的20萬支“高端”剃須刀,轉眼就買了80萬美元,刨去宣發、運營等成本,兩人凈賺了40萬美元。
最關鍵的是這東西可不是溫伯格之前那種一錘子買賣的掮客生意,而是可以源源不斷提供現金流的好買賣。
因此以后的效益必然會好的難以想象,不說別的,紐約就有22萬的預約客戶,休斯頓和亞特蘭大各有10萬的預約客戶。
下一步兄弟兩個準備攻略芝加哥,保守估計至少有50萬支的銷量。
然而面對火爆的市場,兄弟兩個需要解決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那就是貨源。
那就不得不跟大洋彼岸的株江廠進行深度合作了。
倒不是兄弟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