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
1980年海軍陸戰隊重新組建,當時各部隊首長希望建成一支類似美軍海軍陸戰隊那般多兵種合成的現代化部隊,艦船方面自然不可或缺,于是便將株江這座海軍維修廠劃撥給海軍陸戰隊。
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海軍陸戰隊組建以來一直是叫做“海軍陸戰隊”的陸軍輕步兵,別說什么多兵種合成了,就連部分的機械化都沒達到。
于是原本規劃的很好的株江修理廠瞬間就成了雞肋。
特別是近些年,隨著海軍艦艇轉移到其他修理廠維護,株江修理廠的日子是愈發的難過,只能靠著為當地漁民修修漁船勉強度日。
若非如此,海軍方面也不會同意海軍陸戰隊將這座修理廠作為與地方合作的試點。
雖然是海軍陸戰隊的雞肋,但就目前而言,算是溫大偉手上除了熱處理車間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王牌了。
畢竟是曾經的海軍修理廠,雖然規模不大,只能維修排水量不超過500噸的小型艦艇,但內部的機械設備還是很齊全的,還有部分是70年代從歐洲進口的稀罕貨。
將這座好好的修理廠改成剃須刀生產廠不是不行,但溫大偉覺得實在是太浪費了,最關鍵的是這么干能吸納2800多人的就業嘛?
顯然不能。
所以溫大偉這次趁著海軍的首長視察,準備要些海軍小型艦艇的維修任務,走個成本價就行,關鍵是要給株江廠一個鍛煉的機會。
嘗試著向船舶制造方面轉型,畢竟這個行業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加上產業鏈也夠大、夠長,足夠吸納嗷嗷待哺的株江廠干部職工了。
所以溫大偉是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是盼到了一臉吉普車出現在沿海的公路上,待標著軍牌的吉普車停穩,溫大偉趕緊上前準備親自給首長打開車門,結果車門卻先一步打開,然后陸國偉便從后座上跳下來,當先一句話就給溫大偉兜頭澆了盆冷水:
“別等了,首長臨時取消了考察,回駐地了!”
然而還沒等溫大偉消化完這個消息,陸國偉又不慌不忙的從口袋里拿出一份文件:“這里是部隊的退伍分配人員名單,有82個要來咱們廠,你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地方,幫忙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