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
法海終于順利出關。
“恭喜住持!”
“恭喜住持……”
法海一出禪房,寺中僧人一臉喜色,
紛紛上前道賀。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法海合什誦了一句佛號以示感謝。
隨之,出寺而去,來到了周府。
周羽正陪著白敏兒與白素貞聊天,小青風風火火跑了進來。
“姐夫,姐夫,金山寺的那個和尚來了。”
“嗯,知道了。”
周羽應了一聲,起身迎了出去。
他一走,白素貞便沖著小青吩咐了一句:“小青,你泡壺茶送到前廳去。”
不久后,周羽帶著法海一起走進前廳坐了下來。
客套話在路上就已經(jīng)說過了,法海倒也沒有再說感謝之類的話,一邊喝茶,一邊與周羽聊起了一些修煉方面的事。
二人雖然不同派系,一儒一釋,但有些理念是共通的,更何況周羽涉及甚廣。
經(jīng)過此次的心魔劫,法海的心境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
以前,他一直高高在上,以神自居,卻忽略了一件事:這一世,他乃是以人類的身份轉世。
或許說,他心里清楚,但卻不愿去面對。
直到這次經(jīng)歷了心魔劫,方才醒悟過來,縱然他是天龍轉世,也避不開天道法則,避不開人類的本能,從而產(chǎn)生了七情六欲。
聊了一會,法海又忍不住說了一句:“這次多虧你及時出現(xiàn),要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周羽謙虛地笑了笑道:“大師佛法高深,就算沒有在下的提醒,相信最終也能渡過心魔劫。”
法海難得地謙虛了一次,搖了搖頭:“不,當時的確很危險。說來說去,還是我的執(zhí)念太深。”
周羽笑道:“有執(zhí)念并非壞事,只不過要看是什么樣的執(zhí)念。有的執(zhí)念能夠讓人走的更遠,而有的執(zhí)念卻像是一團迷霧,令人迷失其中。
因而在修煉的過程中,便要學會舍得,學會放下,學會寬容,學會明辨、學會融入……”
二人這一聊,竟然整整聊了三天三夜而不自知。
周羽雖然博學多才,但在佛家方面的知識肯定是比不上法海的,畢竟法海的前世乃是八部天龍,術業(yè)有專攻。
所以,這一通聊天對于周羽來說也是獲益匪淺。
此后,二人時常互訪,法海的觀念也在發(fā)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
他不再像以前那般高高在上,冷眼旁觀世人,而是嘗試著靜下心來,感受世態(tài)百象,感受百姓的喜怒哀樂。
因為他終于領悟到,他轉世是為了什么,正是為了渡紅塵之劫。
如果一直以神的心態(tài)自居,那還談什么渡紅塵劫?
隨著時間的流逝,文道書院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以前有不少人質疑文道書院的教學方式,認為背離了讀書人的本質。
但時間一長,不少人方才后知后覺,文道書院的宗旨乃是培養(yǎng)儒生,而不是那種只會夸夸其談,讀死書,認死理的迂腐書生。
不少讀書人崇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但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那些寫下傳世篇章的先賢,哪一個是閉門苦讀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足跡遍天下。
沒有親身的經(jīng)歷,沒有見識過世態(tài)炎涼,那就是籠中鳥,井底蛙。
就像當年的孔圣人,便經(jīng)常帶著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國,親眼見識各地的風土人情,世間百態(tài)。
周羽也時常會安排文道書院的學生外出游歷,由書院里的先生也或是他親自帶隊。
這年清明一過,周羽又帶著四十余名